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人需要懂得欣赏中国画吗?
中国画,中国,艺术中国人需要懂得欣赏中国画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间词话》是古典诗歌批评的总结之作,也是理解中国传统画境的最佳读物之一。
这本书开篇就讲境界: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就是意境。换成画,也可以说,画以意境为上,有意境自成高格,自成名画。
可以说,以上三个步骤对应三种观画的层次。第一层,是对画作有一定印象。虽说是印象,也很重要。艺术作品,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它能不能打动你,往往就是那决定的第一眼。这一层人人都能达到,只要你主动去看。我们往往说看不懂一张名画,其实根本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因为你只要看了,就会有印象,实际上已经对它有所了解,懂了一部分。问题在于,你进一步反思这个印象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不相关的知识、观念去评论它,这幅画怎么不像?它凭什么那么贵?由此,破坏或打断了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所以,对画,没有懂不懂的问题,只有理解的层次问题。
第二层,通过看画量的积累,尤其是对众多一流作品的熟悉,经过比较,对所观赏的画作就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随之可以对其做出判断、品评。以前,中国画的品评,模仿汉魏时期对人物的品评,分为“九品”,先大体分上中下三类,再进一步将各大类细分上中下三品,于是得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以此类推。无法归于此类的,就是不入品流,所谓九流之外。人有人品,诗有诗品,画有画品。所以,我们常常能在历代名作的题签附近看到清代皇帝的品评:上上神品。更常见的是四品说:神、妙、能、逸。大鉴藏家王季迁将四品减为三品:神、能、逸。
徐小虎《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画的笔墨》,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徐小虎与鉴藏家王季迁的谈话录,以文人画视角,梳理了历代大师笔墨的内涵及传承,对有一定观画经验的爱好者是极佳的中国传统绘画入门书。
《鱼庄秋霁图》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大师)可以说是逸格的最佳代表,作品笔墨萧索,空灵疏寂,无一点尘俗气。技巧的生熟,只是相对而言。相对宋画,勾皴点染样样臻于化境,倪瓒的画无疑简单多了。但看似简单,其实高妙。就像十成武功仅学了一成,运用得出神入化,也能通吃天下。后世的文人画大家,大多学过倪瓒,除了清初的弘仁气息稍微接近,其它相差甚远。大体看去,运笔用墨清楚,以为易临易仿,细看则笔墨无痕。这点像清代的王原祁。王自称其笔墨为“金刚杵”。
文学艺术,不像科学技术,往往不能精确打分,即使打分也不可靠,绘画的品评体系,只是一种理解作品的辅助方法。例如,南朝钟嵘在《诗品》中,将陶渊明列为中品,与郭璞、颜延之等并列,千载之下,有失公允。文学如此,绘画亦然。
更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更容易与中国画产生共鸣。比如,山水画,其中表现的意境在精神气质上,与中国古典山水诗非常相近。文人山水画落款常常就是一首山水诗。
《书画册之一》,石涛(1641-约1718,清初大师)这帧册页,构图疏野,其款为:“雨也淋漓风也痴,风风雨雨到秋时。闲向松窗取雨意,一天风雨绘秋诗歌。苦瓜老人济。”诗境与画境互相启发,令人绝倒。画境毕竟有限,经诗境的阐发,有限的画境展现出无穷的韵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话很有意思。
中国人需要懂得欣赏中国画吗?需要吗?
需要,又不需要。
先说需要吧。我们中国人,自然是在中国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中国画作为中国元素,中国人理所应当去欣赏,赞赏。反过来问,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欣赏中国画吗?对嘛,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但说又不需要又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术有专攻,人各有喜好,每个人只需要专注自己喜欢的范畴即可,无需面面俱到,我们都很忙,我们时间都很有限,实在没必要把事情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里,徒增自己不高兴,不开心。所以,中国画,还是留给喜欢中国画的人去欣赏,我们可以喜欢油画,漫画,插画,对吧?
都对的。
所以呢?回到此问题,中国人需要懂得欣赏中国画吗?
回答是。
需要,又不需要。
懂得欣赏,但不需要懂得欣赏。
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当然需要懂得欣赏中国画。
中国画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懂得欣赏艺术,才能在生活中提高自己。有句俗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普罗大众的东西其实是艺术的简化,因为它来源于生活。
在此前提之下,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
中国画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作为中国人,生在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应该懂得一点中国画的鉴赏知识。
南齐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对于画家和绘画作品来说,是全面的最高的要求。对于观画者,了解六法,可便于理解古人品评绘画的标准和着眼点,从而掌握基本的鉴赏技巧,在欣赏中国画时,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笔墨浓韵.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上一篇:最近想换下隐形眼镜戴,请问库博光学欧柯视日抛值得入手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