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提倡现代诗歌应该通俗易懂,可为什么阅读量很低呢?
诗歌,现代诗,易懂我提倡现代诗歌应该通俗易懂,可为什么阅读量很低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写好现代诗很难。
二,标准很难界定。
三,读者接触和了解的少。
四,好诗没能集中,无法聚集广大读者。
五,有电影,音乐等形式代替精神需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歌若是小众范围的新诗与古诗词,确实难有受众读者,所以阅读量少,也就很正常了。但是若是将流行歌曲也纳入诗歌的范畴,那它的受众范围比较广,甚至有的歌曲,连上幼儿园的小孩也会呤唱几句。如桥边姑娘等。从这个角度去看诗歌,诗歌还是有市场的,更有受众读者的。主要是诗歌玩家玩的诗词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点远,看似阳春白雪、高大尚,其实眼光有点狭窄,局限小圈子。诗歌若想大众接受,必须走群化路线。
首先,诗歌的落脚点在于歌。诗歌要想流传广远,必须适合于谱曲,呤唱,琅琅上口。这样的诗歌才易于人们群众接受,更会被人们推向流行榜。这是诗歌发展的一个方向,不断变化诗歌的形式,丰富诗歌的内容。唐朝为开科应试,制定诗歌应试标准,即格律,所以格律诗流行,汉朝的乐赋被小众化。宋朝开科考试考策论,格律有点末路,反而词因适合歌唱,反而大流行。宋朝的皇帝也随俗这一风向,如喜欢听唱词的宋徽宗跑到了青楼听李师师弹唱。柳永作为填词高手,自视清高,但未被皇帝重用,一生不得志,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可见,诗歌的玩家一般是由主流引领,再由群众推向高潮。
第二,诗歌的拓展在于变化形式。诗歌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变化形式。如楚辞的九歌等,它本来就是官方祭祀的文本,经屈原的修饰普及,削弱了它的神秘色彩,反而成了大众化的歌谣,流传深远。汉朝在楚辞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变成了汉赋。一字值千金,就来自于司马相如的赋。卖家来自深宫大院的陈阿娇,汉武帝的那位金屋藏娇的小姐姐,在武帝面前已失宠了,希望用司马相如的赋能感动武帝,令他回心转意。据说,打动了武帝,但未能令那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顾及儿女私情。因此,诗歌没有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反而是售于帝王家。
第三,诗歌的流传在于内容朴实感人。骆宾王的《鹅》并没有华丽词藻,却生动将鹅的动态栩栩如生刻画,成了几千年少儿的启蒙诗歌,二三岁的幼儿就会有模有样地呤唱。李白的《静夜思》更是朴实无华,却将异地他乡的漂泊客的思乡愁绪勾起来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把一个繁杂的杨玉环与皇帝李隆基的故事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了演绎,令父孺老少皆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因此,诗歌不在于是否现代诗,还是否古代诗,只要感动人们的诗歌,才会有读者,才会流传甚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诗友约谈。我爱诗词,也爱好楹联。但笔下多半是格律作品。诗社也都是这种要求。致于现代诗歌,我也爱读。特别写得好,写得感人的现代诗,读后总是心潮澎湃,回味无穷。其实,写出一首好的现代诗很不容易。比写一首格律诗难多了。现代诗有它的技巧与奥妙。语言的精美,语法的排比,比喻的形象,手法的独特等等,必须注入笔端,方能运用自如。记得去年冬在头条发过一首现代诗,也是展现量与阅读量不多。以后就不写了。总之,写出一首好的作品,一定要有知音方才有共识。也就是说虽有子期,也要伯牙。是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俗易懂不是白米饭,你需要配菜。采的种类很多,起码要有色香味。但我们的现代诗歌有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歌的阅读量必须要有诗的生态环境,首先,对诗的爱好者没有多少,写诗的不多,读诗的更少,读者比作者还少。古代,诗与歌是一家,诗是靠唱来传播的,即使是几万行的诗也有专门的艺人在民间传唱,比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至于其它格律诗词曲就更是诗与曲是连成一体的。诵诗便是唱诗。现代极少有唱诗的平台,诗朗诵也少见。所以诗的流传也不通畅,建议多举办一些诗歌朗诵会之类的聚会,对诗的推广会有好处。本人曾借助头条自作自读过一首诗,《假如你走了――致自己》视频标题好象是“老头为自己死后写了一首诗又自己朗读”,二月份发,播放量有31万多了,应算不错。那是我准备创作的《生命三遇三部曲之一》,我的之二《福满缘――致伴侣》也快制作完成,这一次不光朗诵,我还自己谱了曲,准备自己唱,践:行我的诗歌写,诵,唱传播理念主张,繁荣诗歌创作。不知各位同好意下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