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人到一定年龄,要学会寡言,每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寡言,的人,的话有人说:“人到一定年龄,要学会寡言,每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言亦可丧邦。贾诩献计张绣,适时,曹操讨伐张绣,获胜后,因故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结果惨败而归!
可见语言的份量,相关的成语那也是多如牛毛,如: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等等。你说语言重不重要?
所以,成年人更要慎重地讲话,不可口直心快,说话不可不经大脑,说出的话要成熟,更要言必行,行必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等到人生进入到一定的年龄,经历了生活的风霜雪雨了,到时候人就知道说多错多。
我们说看一个人,不要听他说出来的话,要听他没有说出来的,放在心底的话。
因为人不可能记得他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保不齐有一天别人就可以抠你字眼来攻击你。
特别是在中国,你想想我们的文字那么多,还有同音字,而且同一个字,可能是名词,动词,会产生歧义。
比如 “王”这在今天用得多,是因为这是一个姓,但是在古汉语中“王之”王在这里就是一个动词,使之成为王,就是封王的意思。
其中最有名的还是乾隆时的“清风案”,有人写了一首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乾隆皇帝就认为这是汉人在讽刺八旗人没有文化,因为八旗人入关建立大清朝。
死得冤不冤,冤也不冤,也冤,碰上汉族被别的民族统治就该认清现实,但是作诗的时候推敲字句,只会想着这个字是否和韵,哪里想到会牵扯到政治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是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不得不谨言慎行。
并且如果话没有用,轻如鸿毛的口水沫子,别人听了也不会往心里去,那还不如不说。
谨言慎行是一种美德,值得修炼,也值得拥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到中年,要学会寡言。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至于所说的每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但未必人人都可以做到。
于我而言,我既没学会寡言,所说的每句话也未必有用,也没有什么重量。我想,虽然人到中年,但由于天性使然,未必学得到寡言。一个天生活泼,喜好交朋结友之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你要叫他学会寡言,恐怕有点难度。他的朋友们可能就是喜欢他能言善辨,每天给他们带来欢乐,会讲笑料的他。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学会了寡言,那么他一定是经历了好多痛苦,说出来也没人理解,甚至别人会当作笑话。是生活改变了他。并非他刻意学会寡言。
在我看来,在有的人面前要学会寡言,在有的人面前,不必那么刻意伪装自已本来不寡言的天性。俗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你和话不投机的人在一起,自然会学会寡言。如果和说话投机的人在一起。不管所说的每句话有用没用,重要不重要,大家感觉良好,快乐!就是最好相处方式。
所以,我以为,学会寡言,虽有道理。根据自己个性出发就好,不必太刻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到了一定年龄,要学会沉默寡言,说出来的每句话都要有份量”,我本人非常认同这句话,人在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凡事快言快语,口无遮拦,这种情况虽然是直言不讳,直达主题,但往往容易产生矛盾,也很容易得罪人,常言道“祸从口出”,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是由于信口开河,口无遮拦造成的,给他人带来不快的同时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的麻烦,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才慢慢的体味发现,谨言慎行沉默寡言有很多的好处,和人相处时,看透不说透,有些事装装糊涂也就过去了,有些事情要么不说,但如果要说的话那一定经过深思熟虑,掷地有声,让人敬畏和尊重,这是人生道路上必须经历的过程,从年轻时激情澎湃,慷慨激扬,过渡到人到中年时的沉默寡言,谨言慎行,这是人生的必然,言多必失,人到中年,看开了,想开了,活开了,别人的生活与你何干,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多大年令,话太多总归不好,这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如果/人到中年沉稳了话少了这只是个别现象,这种人原来只是活泼到中年稳重罢了。
话娄子到老也改不掉这种习惯。有个广场草坪上每天坐着许多老年人,一般人话不多,但那一号和二号三号就不一样了。说的眉飞色舞滿咀喷沫,太能说了,其实许多人也不爱听他们胡咧咧,但他们不觉的还自得其乐。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话不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肖战被私生饭强行卡门,关于私生饭这个群体,大家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