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出土的文物是怎么命名的,就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出土时名字就印在文物上吗?
文物,铭文,青铜器出土的文物是怎么命名的,就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出土时名字就印在文物上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物命名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则,按优先顺序排列如下:
自名信息优先命名
约定速成的命名器物造型、用途等特点命名下文就以题主说的青铜器为例子,详细谈一下命名原则。--------------------------------------
第一,自名信息优先
如果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有物主、器名等信息,这个时候就必须用自名信息来为文物命名,不得另取他名。
比如【越王勾践剑】,上面也有器物的物主、器名信息——「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虫鸟篆:
器主——越王勾践
器名——剑
题主所说的【司母戊鼎】,全称是「司母戊大方鼎」。
器主信息「司母戊」来自青铜器上面自名的铭文——司母戊(或「后母戊」)三个字。
铭文只有「司母戊」三个字,我们凭什么说这种器物叫「方鼎」呢?
因为「方鼎」也是一个自名,很多跟【司母戊鼎】器型相同的青铜器自名为「方鼎」。
殷周青铜器上自名为「鼎」、「方鼎」的器物很多。
顾名思义器身为「方形」的「鼎」叫做「方鼎」。
如:陕西宝鸡周原出土的【史逨方鼎】,来自其文物上的器主和器名的铭文。
「鼎」的常态是「圆形」,所以,不强调「方鼎」一般就是「圆鼎」。
自名为「鼎」青铜器不计其数:
比如:陝西郿縣出土的【王作仲姜鼎】,其名字也是来自铭文【王作仲姜宝鼎】,意思是【周王為仲姜作的宝鼎】,应该是一个陪嫁的媵器。
综上可见,「司母戊大方鼎」中的「司母戊」、「方鼎」都是自名,「大」是对器型特点作的一个补充。因为司母戊鼎是目前所见最重的青铜器。
所以,文物上有了器主和器名信息,就不能用其他信息来命名,但其他信息可以作为补充。
第二,普遍认可,约定俗成
有些文物的名字,从古至今都是这么叫,或者大家已经普遍认可,如果发现类型相同文物,当然萧规曹随,约定俗成。
比如题主所说的【四方羊尊】的「尊」,其实并没有一种青铜器自名中把自己叫做「尊」。
金文中的「尊彝」(或写作「阝尊」)一般是青铜酒器和食器的泛称。
金文「尊」字像「手捧酒杯」之形,表示「放置礼器祭祖」的意思,所以引申可以表示「礼器」,金文中的「尊彝」就是青铜礼器。
从宋代开始的,考古学兴起,宋人将「斛、觯、壶、罍」等多种青铜酒器都称为「尊」。
1941年,金文学家容庚先生将「尊」专门定位一类器物,将「斛、觯、壶、罍」排除出「尊」以外。【注1】
所以,今天所谓的青铜酒器「尊」,完全是一个渐渐约定俗成的叫法。
「尊」典型特点是「侈口、鼓肚、高圈足」,如下图:
方形在类型学上就叫做方尊。
还有诸如:
青铜酒器「斛、觯」和食器「敦」这些名字,都不是器物自名,而是自宋代以来的约定速成。
这些名称的正确性其实是有疑问的。
比如:「敦」其实就是「簋」的初文的讹变,古人搞错了。
但是,这种叫法一直流传下来,大家都这么叫,已经形成了规范,也就约定俗成,继续这样命名,保持一致性。
第三,器物造型特点命名
如果一种出土文物,古往今来都没有见过,古今文献也没有著录,那就只有依据器物特点进行命名。
有些青铜文物,不但古今文献没有著录,而且连用途我们也是一脸懵逼。
比如安徽博物馆有一种怪异的西周青铜器,被网友戏称为「西周路由器」:
这个东西做什么用的,完全没有眉目。
只有依据其花纹、造型的特点取名。叫做【云纹五柱器】
有些文物虽然文献没有著录,其用途有些眉目,但争议很大。
比如:商周时代出土过很多像「弓」一样的青铜器,如下图:
其用途众说纷纭:
故宫博物院的唐兰先生认为保养弓的承弓器:弓柲。
古文字学家林云先生认为是驾驶马车用的御马器——缰绳勾。
但是至今没有定论,学术界根据此物的造型特点,命名为「弓形器」。
图引自:注2、注3
有些青铜文物古今文献都没有著录,但知道其用途,比如:
中国旅游的标志,甘肃武威出土的青铜冥器——马踏飞燕,一直奔跑的马脚踏在飞翔的燕子上,正式的名字叫「铜奔马」
秦陵出土的冥器——青铜马车,是非常惊艳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叫人叹为观止,是先秦马车三分之一大小。
这个青铜马车就是依据器物造型命名,叫做「铜车马」,分别称作【秦陵一号铜车马】和【二号铜车马】。
以上的文物都是中国从古至今从未见过的青铜器,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都是根据其造型特点、用途等等信息命名。
有时候,以上三个方面都要考虑,比如:商代的「大禾人面方鼎」:
「大禾」来自铭文,是自名信息,自名优先,命名必须要有这两个字。
虽然铭文上没有「方鼎」二字,这类造型的青铜鼎一般叫做「方鼎」,所以约定俗成叫做方鼎。
这件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上面有一个「人面」,所以讲这个造型信息补充进去为其命名。
--------------------
参考文献
朱凤瀚. (2009). 中国青铜器综论.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77
左骏, & 李荔. (2009). “弓形器”用途与来源再考. 华夏考古(1), 125-128.
王英泽, 邢燕燕, & 董勇军. (2015). 商周弓形器略说. 黑龙江史志(13).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后母戊鼎】的名字算是直接就“印”在鼎上的。【四羊方尊】的名字是根据文物的定名规则来的。
后母戊鼎对应的文物命名规则——“自名”
所谓的“自名”,通俗的来说就是出土时名字就印在文物上面。后母戊鼎就是因为鼎身有铭文“后母戊”三字,然后加上器物的器型名称“鼎”,所以称为“后母戊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