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未来世界上还会出现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么?
爱因斯坦,引力,扭秤未来世界上还会出现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因斯坦确实很伟大,思维方式非常具有颠覆性,当然智商也非常高,但他并不是完美的(当然也不存在完美的人)。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人都是时代和大环境的产物,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即使没有爱因斯坦,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取代他!
当然,还是那句话,并不是说爱因斯坦不伟大,而是他的伟大更像是“可遇不可求”,在19世纪20世纪初的科学大环境里,必然会有一个人站出来颠覆当时的科学界,而爱因斯坦恰如其分地出现在那个时代和大环境中。
那么未来世界上还有出现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吗?
理论上分析肯定会出现的,因为科学的发展史永远没有尽头的,况且目前的人类科学有非常突出的显而易见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有点像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两朵乌云”那样,首当其冲就是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而爱因斯坦的整个后半生都在试图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但直到去世也没能成功。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某位科学家能真正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他的成就绝不亚于牛顿和爱因斯坦。当然,时代的不同,让我们很难比较哪位科学家更伟大,很多时候都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谁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很多人会选择牛顿,但也有人会选择爱因斯坦,你不能说谁对谁错,选择谁都有自己的理由!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了解认知程度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太多宇宙奥秘等着我们揭开,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这意味着在揭开更多宇宙奥秘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伟大的科学家出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显然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探测自然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比爱因斯坦更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个必然的事件!
不过,这样的人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的文明来自知识的传承,但有时我们会被古人错误的知识禁锢思维,迷惑时候,静静的思考,抛开表面,感悟本质。
《 万有引力的来源》
摘要: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然后又发现了运动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许用 扭秤 证明了万有引力 定律正确性,并算出了地球的“质量”,但都没对引力的来源给出明确的解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来源解释为物质对空间造成的凹陷。本文将根据一些小实验和理论推导对以上的某些观点进行纠正与反驳。
关键词:内能(热力学能),引力,地球质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详的定律,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还有一个被人类忽视的数据,那就是内能。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内能越大(此文的内能是抛开 所有化学反应,核反应的 热力学能)。那么引力的来源是不是高能量体与低能量体的温差效应呢?看下面的实验。
三个质量相同铝球,用液氮把两个铝球分别散热到零下150℃与零下50℃,还有一个与室温温度相同20℃。观测三个铝球近距离的水气有什么反应。观察到的结果是零下150℃的铝球对附近水气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显的重力加速度现象,末端水气落体速度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而与室温相同的铝球对水气毫无反应。5分钟后终止实验,零下150℃铝球结霜质量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
我们用这个实验是不是能说明两物体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内能的大小相关呢?内能差越大,引力越大,与质量无绝对关系。那么在地球上为什么质量越大的物质,引力越大呢?这么说吧,地球是个巨大的能量体,她对所有的低能量体都有 热平衡 需求,她会根据 低能量体所能承载的热量产生引力,也就是说相同温度(内能)的1千克水与1千克油分别放到地球地心,地心下降的温度是一样的。
根据此实验说明两个物体没有 热平衡需求就没有引力,那么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又是怎么算出“地球质量”的呢?他的扭秤为什么出现扭力呢?还准确推导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内能还是地球的质量?我们根据 F=GmM/r^2计算出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轨道与速度,卫星的均速圆周运动,这足以说明F=GmM/r^2正确性,那么一个天体的内能值与质量值一定很接近。为什么会很接近呢?是根据质量有了内能?还是根据内能的大小有了质量?看下面的实验与理论推理。
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为什么使两个没有热平衡需求的两对铅球出现引力呢?
看实验,准备两个磁力不同的磁铁,一根铁丝,一些细铁砂,释放静电,先用铁丝吸铁砂,肉眼观察下是毫无吸引力。然后把强磁铁放到铁丝底端,整根铁丝会吸住很多铁砂,距离磁铁越近吸住铁砂越多,换上弱磁铁,铁丝吸引的铁砂要少的多。根据这个小实验去理论推导下个实验,我们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现象,扭秤的两对铅球之所以会互相吸引,完全是因为在地球的引力磁场上。小实验里我们可以轻松的把磁铁放到一旁,以现在的科技我们也可以轻松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时你会发现扭力与此区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也做了个简陋的扭秤,在只有4个质球实验下,加大两对质球的温度差,会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测是不是空气对流加剧造成的,但一直没有找到真空实验室而搁置。(具体的温度差与扭矩比例,由于扭秤的简陋,就不一一叙写了)。
此理论的最有力的证据还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么太阳系天体的质量值与内能值为什么如此相近呢?太阳除外。因为太阳是中心,在太阳系中是悬浮不动的,即使内能值与质量值差距很大也测不出来,又点燃了核聚变。理论上来讲,内能值远高于质量值。(此内能是暂停核聚变),所以我们现在根据引力算出的太阳质量(其实是内能)远远大于真实质量。大家都知道太阳是气态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这是荒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一立方氢气与一立方土的质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氢气压缩到液态,这个比值也相差甚远。太阳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氢液态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吗????(别害怕,目前太阳质量不可测,看下面实验)。
上一篇:家里介绍的一个男生和他结婚三年了,一直要不了小孩,他的问题,要不要和他离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