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欢喜》大结局大家觉得是父母更爱孩子,还是孩子更爱父母?
父母,孩子,自己的《小欢喜》大结局大家觉得是父母更爱孩子,还是孩子更爱父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爱在不同的阶段具体表现的也不一样,不管是父母爱还是子女爱。
只有当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对孩子是发自本能地爱,孩子对父母也是有着一种天然的需求。父母子女双方,都是发自内心的爱。
年少时,父母爱子女,只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子女;子女爱父母,只因为你们是我的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热播剧《小欢喜》刚刚在电视上播完大结局,又惹得不少观众眼睛发酸。
从《小欢喜》开播以来,跌宕起伏的剧情频频上了微博热搜,真实感成为这部剧脱颖而出的关键。
同样的,在今晚播出的大结局里,过人的真实感再次让这部剧又火了一把。
当看到方一凡他们站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父母的到来时,当看到身穿红色旗袍的童文洁和宋倩出现在考场外,童文洁撩起旗袍的开叉,喊着“旗开得胜”的祝福时,仿佛又想到了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样子。
在最后,孩子们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之后,季杨杨父母、乔英子父母和方一凡父母又聚在一起包饺子,童文洁忽然说了一句,怎么感觉这场景非常熟悉,大家才想起原来在高考之前,他们和四个孩子也曾经聚在一起吃饭。
不同的是,当时孩子们还留在他们身边,如今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像离巢的小鸟一样,飞离了他们的身边。
其实,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不管是孩子对父母,亦或是父母对孩子,这种亲情、这种关爱永远都不会褪去。
哪怕是孩子不争气的时候,他们发狠地责骂孩子,哪怕是气急的时候,忍不住扇了孩子一巴掌,那依然藏着最深沉的关爱。
季胜利为一巴掌向季杨杨道歉的时候,真心看哭我了。在三个家庭里,季胜利最内敛,最不懂得表达爱,但是因为爱儿子,他愿意学着去走近季杨杨,学着去接纳他的生活方式和理想。
天底下,大抵都是父母更爱孩子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欢喜》大结局了,方圆在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们大家的讨论,是父母更爱孩子,还是孩子更爱父母?
方圆说,
“身为父母的,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知恩图报。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就是希望孩子们长大了,要懂得知恩报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说实话,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也是有条件的。
不像孩子们,他们对父母的感情那是从来不打折扣的。
要谢谢孩子们。
孩子们从出生之日开始,就把他们所有的善意,所有的美好,所有的爱,都百分百的给了我们。
谢谢孩子们。”
方圆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
这其实有助于父母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自己与子女的互动关系。
我认为,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是两种角度不同的爱,都是真爱!
01. 中国父母在社会中打滚,深知人生不易,行走艰难,自孩子出生起,即全心全意为子女好。
全心全意的照顾,全心全意的考虑,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好上加好的给孩子,以期盼他们将来少吃点苦,少受点罪。
这是真心为孩子好,希望孩子不要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和累。
可这日日的希望,累积起来,变成了沉甸甸的厚望。
有时情急之下,便忽略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迫切的希望孩子能做到最优秀的那个,毕竟社会资源的有限,只有最优秀的才能拿到最好的。为人父母,心急心切,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垫底的那个,那意味着辛苦而没有选择的生活。所以父母们焦虑,担心,着急,对孩子未来的担心不知不觉变成了要求和苛责。
这让人讨厌的苛责和要求下掩埋的是父母急切情急而不能的心。
02. 孩子对于父母,从出生之日起,便是全心全意的依赖和依恋。
父母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未曾经历社会风雨,父母的喜笑怒骂,对孩子来讲,便是一切风雨。
父母喜乐则孩子喜乐,父母忧愁则孩子忧愁,孩子无意间对父母的察言观色是因为全心全意的依恋。父母忽略嫌弃是巨大的伤害,父母温柔鼓励就是最大的温暖。在孩子懵懂无知时,在孩子没有选择的降生中,父母的情绪和状态成为了孩子最初的人生底色。
因为孩子的一无所有,因为孩子的全新依恋,因为孩子的纯粹天然,孩子给了父母最真实最无私最纯真的情感。
这是在社会中经历过苦难的人再难做到的,因为成人的角色太多,多到有时候不能做自己,这珍贵无私的情感,唯有孩子可以给予。
孩子是最最真实和个体,是最最纯真的反馈。
这种“真”,可以让父母们跟孩子再重新走了一遍童年,无形中,疗愈着自己曾经童年的创伤。
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因为爱的时差,经常不能被互相理解,但这都是爱,也互相不能被替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先看一个故事,我们看看小孩与大人的依恋程度。
大象妈妈趁着三个孩子吃早餐的时候,偷偷往浴室走去,因为她想安静5分钟泡个澡,没想到被孩子们发现了,一一的跟进了浴室,有一个在里头吹笛子,有一个讲故事,还有一个干脆跳进浴缸,大象妈妈只好狼狈地走出浴室,来到厨房,趁着孩子们还没从浴室跑到厨房的这个间隙,他获得了3分45秒的安静时间。
不知道这样类似的一个故事环节在您的教养生活中有没有出现呢?0~3岁的宝宝生理需求完全依赖于父母提供,而3~8岁的儿童则有了一些人际互动的需求,所以在家中,除了兄弟姊妹,父母就是可以满足孩子人际互动需求的玩伴。
上一篇:大家怎么看待大学生新生报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