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白鹿原》到底讲了什么?
白鹿,白鹿原,族长《白鹿原》到底讲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正是男人的集体乏力,才凸显出一个女人的给力。一只母鸡在公鸡群中高耸醒目,不是它高,而是公鸡都太矮,它也成不了鹤。好比片中的孝文,惊觉下身的变化,对小娥来一句“你咋弄的”,满脸都是惊奇,在这女人的神奇手法下,性无能瞬间成了好男儿。作为观众,也免不了对王导道一声“你咋弄的”,同一个女人招蜂引蝶一番,竟让一堆真汉子全沦为了感官上的陪衬物,这故事讲的,想不苍白都难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曾获矛盾文学奖,小说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话剧。《白鹿原》讲述的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围绕白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人的恩怨情仇,讲述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小说中很多历史大事都有所体现,比如辛亥革命,清末封建残余势力围城,二虎守长安,国共第一次合作,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渭华起义、抗日战争、县城解放等等。小说中的滋水县城就是现在的蓝田县,滋水就是灞河。小说中白秉德、白嘉轩父子俩先后任白鹿村族长,在那个皇权不下县的时代,族长就像当地的土皇帝,掌握着一切权利。白嘉轩是一个典型的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农民。他敬天法祖,希望他的后代能够延续下去,继续守护白鹿原。然而,儿子白孝文表面上维护儒家伦理道德,但是实际上却暴露出人性最为丑恶的一面。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自小野性难驯,没想到最后却成为顶天立地汉子。鹿子霖祖上是个厨师,一心想压倒白家,结果儿子鹿兆鹏却走上革命道路,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反抗封建礼教的田小娥受到乡民的排斥,最终死在公公鹿三的標梭下。白灵是白鹿的化身,最后却死在自己人手里。
《白鹿原》通过对一个乡村及各种人物的讲述,通过他们实际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历史变革,在大时代面前,每一种人物都被裹挟当中,甚至都无从选择。所以,时代变革下的小人物,命运多舛,世事难料,很多时候也是无助、无力。
小说要比电影电视剧更好看。毕竟它能让你有所联想,也会让你深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抛却原著不谈,电影《白鹿原》究竟讲了什么?听闻很多人出场后摇头叹息:“光看田小娥出风头了”。我暗暗羡慕王全安爱妻之情,早作好了看“一个女人搅乱一堆男人”的心理准备。谁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看完后发现浑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电影开场将近三十分钟,这妖媚女人才在轿中惊鸿一现,粉墨登场,而在影片结束前二十分钟她已一命归西,掐指一算,其银幕时间不过百来分钟,实在难称贯穿全片。而即使在这百来分钟剧情内,她的影响力也着实有限,砸祠堂风波、烧麦反抗军阀、国共势力的来回拉锯,这种种波澜壮阔,哪一次不是男儿们站在风口浪尖,她在后边远远观望,偶尔带着兴奋搞点小破坏。你看兆鹏给黑娃“普及”共产知识、子霖设计拆散白家父子、黑娃事变后逃亡等桥段里,她始终被甩在一个典型的不被重视、也无力掌握局面的从属位置。
那她干了什么呢:烧个面、打个酒、抽个烟、哭哭啼啼、被侵犯、被鞭打……在亮相的大部分时间里,她个不折不扣的附属品、牺牲品,不要说接近《杰克?布朗》中一个蛇蝎女用心机玩转群男、撑起一台戏的水平,就连达到《黄飞鸿》里十三姨的控制权都很勉强。当然,她有数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荡妇(抱歉用了这个词)举动,也是影片最招揽受众的卖点,但屡屡“压错宝”的结果,总是叫人啼笑皆非,只剩下同情了。
这么一个如假包换的大配角(虽然从分量看是女主角),却能造成影片是“白鹿原之田小娥”的错觉,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其原因并不难判断。首先在为数众多的原著党眼中,田小娥理应是白鹿原众爷们中的过客,一片存在感较强的绿叶而已,绝难爬上女主角的宝座,想象一下《敢死队2》的余男摇身一变,戏份和气场都堪比《杀必比尔》的乌玛?舒曼,动作片迷会有何感想,同理便可推《白鹿原》小说迷们的不满情绪。
更重要的是,在一众男女老少中,田小娥是唯一命运有始有终的一个,提供了一份近乎完整的戏剧满足感。她虽然不直接参与跌宕起伏的大事件,但作为旁观者,充当了完美的线索人物,尤其是不了解原著的观众,看片后若想串联回忆剧情,以她为中心做发散思维无疑是最省力的。讽刺的是,田小娥的形象丰满,完全衬托出了其他角色的贫乏。大刀阔斧删减的弊端,在此暴露无遗。笔者所指的并非万夫所指的广电所做的删减,而是指王全安对于原著情节的取舍。
影片以三个孩子做开端,显然是将年轻一辈做了叙事重点,但看看这仨:兆鹏似是一个进步思想代言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的宣传加推广,把台词和服装一换,能直接演保险推销员,除此之外就是那谍战英雄附体的一跳了;孝文是典型的“老二决定老大”,底下一硬起,人也瞬间雄风了,窝囊劲儿倒是没了踪影,但吃喝赌一番闹腾后充了军,居然下文全无;而最着笔墨的黑娃呢,一开始倒是突出了他的人情味、悲剧气息和抗争意识,可当他由坊间传闻的“共产党高官”毫无交代的蜕变成返家复仇的土匪时,这角色还是没守住晚节,彻底崩坏了。本该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时代万紫千红的三个年轻人,就这么戴上了脸谱,被处理成了单线条,或者也就比单线条强了一星半点的皮影小人。
与之一比,姜还是老的辣,嘉轩与子霖的故事虽然被砍了头尾,倒算坚挺。最起码激烈的对峙铺垫到位,两人分别代表的不同人生观的碰撞,擦撞出耀眼的火花。从表面上一团和气、暗地激流涌动,到终于摊牌亮话儿,着墨不多但脉络清晰。影片结尾三个年轻人不知所踪,只剩下两个斗了一辈子的老家伙,对着被炸的祠堂老泪纵横,王全安选择以此作结,虽然突兀但分量足够。只是在这个改编剧本中,家族恩怨被从整体上弱化了,明争暗斗让位于时代变迁,史诗味很浓,人际味太淡。看片时我期待的是《黑社会》那种对抗,嘉轩的沉稳威严、凛然义气,子霖的功利阴险、小丑式的举动(下跪钻裆),与后者中任达华和梁家辉的角色颇有对照,家族斗争与帮派夺利也颇具共性,可惜我未能如愿。
上一篇:你感谢当初父母逼迫你学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