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将聚义厅改忠义堂?
忠义,天王,梁山水浒传中宋江为何将聚义厅改忠义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将聚义厅改忠义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宋江不经意间的经意之举
一哥真俗人,说宋江是个心机男神,一点不错,且看“第60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宋江焚香已罢,权居主位,坐了第一把椅子。上首军师吴用,下首公孙胜;左一带林冲为头,右一带呼延灼居长。众人参拜了,两边坐下。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马数多,非比往日,可请众兄弟分做六寨驻扎。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这话说的合情合理、没有瑕疵,但仔细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噢。
其一、晁天王之聚义是绿林义气相投者来一块“玩儿”,是“水里火里一碗酒、风风火火闯九州、你有我有全都有”式的绿林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生共死的好汉式生存方式,而宋江的忠义则是君臣、父子、夫妻等阶层、等级、上下、从属关系森严的封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不是一回事。
其二、晁天王真的也注重排位,是先来后到式的、个人爱恶式的、爱憎分明式的、抢杀功劳式的,而宋江则是唯我独尊式的、来头考究式的、平衡利益式的、派别有别式的、具有明确招安目的式的排位。
其三、晁天王的聚是带有生存之目的性的,而宋江的聚是带有当官发财之目的性的。
其四、自古说忠必大奸,忠臣不显,类如一哥,不让人知道啊,其实也没人知道,豫剧中有一曲<穆桂英挂帅>唱词说“到边关显一显俺杨家的威风”,一哥笑了,那是人家老赵家的天下,你显摆您老杨家的威风,不杀你才怪。
其实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宋三哥都改了旗号,为啥没有人反对啊,这个事不好说,一哥俗人愚见如下:
其一、宋三哥心机男神,势必做子大量工作,连林冲都为其说话了,这事是有备而来的。
其二、此时的宋江早已架空晁天王,改朝换代、变换门庭是早晚的事,正好晁天王死了。
其三、大家此时都在自保,一群可怜的底层百姓加之少数不得意的朝廷官员在梁山泊享受不错的生活,胜于被法律制裁啊,其他如何或许已无所谓了啊。
其四、众好汉内心世界想了些什么?不是以我们现在人的思想说了算的,或许招安是保命、保家、保生存之唯一希望也是最好归宿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将聚义厅改忠义堂?真所谓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意味着整个梁山队伍性质的变化。聚义厅一般为打家劫舍强人草寇聚结地的招牌称谓。忠义堂则是一种旗号,一面旗帜。从那一刻起彻底改变了王伦晁盖当初梁山好汉所走的路线,正确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无道理。宋江从整个梁山集团利益出发提出的招安路线,基于历代农民起义的悲惨教训的考虑,力量悬殊,农民阶级的局限,大都以失败告终。招安在当时情况下仍是最好选择,必然的选择。傍观者及后人对宋江的指责缺乏切身的感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义自古是传统文人的高尚美德和标准。一般我们喜欢或认可的古代英雄大都具备这一特点。比如岳飞。不能因为水浒传的中心思想与忠义相悖,就指责忠义,这是不对的。忠义是凝聚人心更道义的力量。
宋江的忠义堂与最后的结局显然是不完美的忠义。他一厢情愿地想把梁山伯的性质提升一个档次,从强盗变为民间仁人志士。这是他的初衷。他后来也是这么做的。为国叫忠,为兄弟们寻一个好安身立命的去处叫义。这是他个人理想主义的单相思。而众兄弟都依了他,说明众兄弟中多数人也是抱有一点此类幻想的。至于后来,众人先后战死,人们只是指责他是投降派,却忘记了另一点:他们这群人实际不会打仗。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上一篇:肺部有索条影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