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棣到底是被迫谋反,还是早有异心?
朱元璋,燕王,自己的朱棣到底是被迫谋反,还是早有异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出所料,张信不仅没有成功捉拿住燕王朱棣,甚至还把朝廷要对其动手的消息传达给了朱棣。但就在这个时候,齐泰又下出了第二步棋,他派出了张昺和谢贵率军围堵捉拿朱棣。然而面对大军的包围,朱棣不仅没有一丝慌乱,反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朱棣先是放松了张昺和谢贵的警惕,然后成功地把他们骗进了自己的王府,在王府中,朱棣摔杯为号,就地斩杀了两名来将,至此正式宣布举兵谋反,与朱允炆彻底决裂。
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野心浅谈燕王朱棣与朱允炆的决裂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朱允炆刚登基一个月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朱允炆在两位心腹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劝说之下,认识到了自己的叔叔朱棣怀有谋反之心这一点,并且决定对其下手。但在目标的确定上,黄子澄和齐泰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最后,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在对朱棣动手之前先拿其他藩王开刀。
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野心浅谈燕王朱棣与朱允炆的决裂
然而朱允炆的这个决定,却正好中了朱棣的缓兵之计。事实上,在此之前,朱棣虽心有不甘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丝谋反之心,但却从未公开表露过。甚至在朱棣本人看来,谋反对于他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对于朱棣来说,他的人生几乎已经达到了圆满,可谓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又何苦再赌上全部的身家性命去做这掉脑袋的勾当呢?
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野心浅谈燕王朱棣与朱允炆的决裂
因此朱棣最终的谋反和与朱允炆的决裂,和朱允炆的决策逼迫是有很大关系的。倘若朱允炆在登基之后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除掉朱棣这一眼中钉,那么朱棣很可能根本就不会起兵造反。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朱棣的谋反与他本人的野心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对于大哥朱标,朱棣是心服口服甘愿为其臣子的,但对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很是轻视。在朱棣看来,自己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都不在朱允炆之下,更何况他还有着朱允炆不可能拥有的年龄和辈分优势。对于朱元璋隔代传位的这一行为,朱棣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的。
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野心浅谈燕王朱棣与朱允炆的决裂
另外,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从民间选取了十位僧人并让他们跟随各位藩王。在这十位民间僧人之中,朱棣却一眼就相中了谋反之心甚为浓厚的道衍和尚。在此后道衍跟随朱棣的十几年日子里,他没有一天不曾劝说朱棣起兵造反的。由此可见谋反,或许正是朱棣埋藏在心底最大的一个秘密,他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综上所言,燕王朱棣的谋反不仅仅是他野心的体现,也有着建文帝朱允炆政策逼迫的原因在内。但真要追究起来,想来应该是他本人的野心终究埋藏不住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历史上朱棣应该是被逼造反的,这种想法是肯定有的,但早反心应该是没有的。
其次在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其孙朱允炆即位,而作为第四子的朱棣也早早就藩,镇守北部疆域。此时的朱棣一直勤勤恳恳的镇守国家,与北元作斗争,丝毫看不出造反的意图。然而新帝登基,朱允炆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看着其他兄弟相继被贬为庶人,朱棣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非嫡非长,且正逢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之际,朱元璋自然是无暇顾及朱棣,甚至朱棣出生七年之后才得朱元璋赐名。所以说,朱棣的童年其实并没能享受到朱元璋的疼爱,然而作为太子的长子朱标,却格外受宠。朱元璋亲自选出大学士宋濂担任太子师,对于朱标十分关爱,身在在朱标死后,力排众议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子。
由此可见,朱棣的心中定是存在怨言的,但是朱棣却并没有朱元璋造反的决心,毕竟朱元璋造反时不过孤身一人,不论造反与否,面临的都是死亡的命运。可是朱棣毕竟身为藩王,一旦造反被发现,面临的便是株连九族的命运。所以,尽管朱棣对于朱允炆登基心生不满,但是显然朱棣并不打算付诸行动。那么,沉默的朱棣最终为何要选择造反呢?依小编分析,朱棣之所以选择走上造反的路,其实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愿,而是被迫。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道衍的劝说
道衍原名姚广孝,他虽是个和尚,但是他所学习的却并不是一般和尚吃斋念佛的那一套,而是阴阳术数之学。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下令挑选和尚随侍各个藩王,道衍以“奉白帽著王”为由,说服朱棣选中了他。而所谓的“白帽著王”,即皇字。由此可见,朱棣内心的确有反意,但是朱棣依旧没有打算发起造反,因为道衍到燕王府之后每每劝说朱棣造反,但是朱棣却不以为意,并未将道衍和尚的劝告放在心上。
道衍的确是一个有恒心的人,他在劝说朱棣造反未果的情况下,依旧持之以恒的劝说朱棣,甚至在朱棣被劝烦了的情况下依旧“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然,从道衍的身上也映证了“水滴石穿”的可行性。因为在道衍的日夜劝说下,朱棣最终萌生了造反的意图。
道衍的劝说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起任何作用,但是朱棣天天都要被劝说造反,想必早已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段时间里,朱棣每天一看到道衍,脑袋里想的恐怕就是“造反”二字,这样的条件反射在此后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朱允炆派人捉拿朱棣的时候,他脑袋里第一反应不再是顺从,而是造反。
2.朱元璋的偏宠
说起朱允炆削藩,还得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白身起家,建立起不可一世的明朝帝国,期间也曾遭受过许多人背叛,甚至他的侄子朱文正都曾背叛过他。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陆续将曾和他并肩作战的许多名将斩杀,在跟随他作战的将士中,只有汤和幸免于被朱元璋杀害的命运。
可是,杀光了大将,万一发动战,明朝又该如何应对呢?朱元璋自认为聪明的将自己的各个儿子派到各地,并赋予他们兵权,这也为朱棣后来的造反提供了军备。朱元璋在世时,这些儿子自然不敢有怨言,可是朱元璋一死,朱允炆不过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论谋略,论胆识,远远比不上常年作战的各位叔叔,尤其是以善战著名的朱棣。所以,朱允炆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听取了齐泰和黄子澄提出的削藩的构想。
说到朱元璋,他与朱棣的造反也脱不了关系,朱棣虽然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当然,这是相比太子朱标而言的),但朱棣从实战中还是学得了不少经验的,只是朱元璋并不重视朱棣,反而每天都召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毕竟朱标是长子,朱棣想来尽委屈,但是不敢心生怨怼。令人想不到的是,朱标死后,朱棣原本信心满满的以为论资排辈也总该轮到自己做太子了,但是沉迷于丧子之痛的朱元璋竟然不顾大臣的反对,力保朱允炆为皇太子。朱标当太子是因为他长子的身份,可是让朱允炆做皇太子,遑论朱棣不能接受,怕是一众藩王都不服气。
上一篇:当有人经常对你说:屋无片瓦,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你认为怎么回答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