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不要以你所见去评判别人,因为你看见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对此你怎么看?
的人,自己的,都是有人说“不要以你所见去评判别人,因为你看见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你又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内心世界的活动?也许你知道,以你的内心世界活动为标准。
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样的感受存在,很多时候我们能劝慰别人,总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身为亲戚或朋友,确实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但不会那么深刻,如果真的那么深刻,我想应该是局中人,无法劝慰。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来评价,沦为谈资?通常是理智与情感、道德与法律,内心做斗争,挣扎,觉得矛盾,不想做选择的时候,这个时候争议是最大的时候。
我想每个人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留下好感。谁会愚蠢到发自内心要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坏?会有么?请告诉我。我想认识一下特别的你。
我们做每件事,都希望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自己可以处理所要达到效果过程中的任何异常状况。如果你看到了异常状况,我想你看见的是无法控制到的点。不是很想给你看,而是不得不给你看的。
举个例子:好久不见的同学,有一天你和他偶遇,看见他在吃方便面,你就觉得他过得不好,然后就和你周边的同学说。结果别的同学告诉你他过得比你们都好。那天可能是他赶时间,又或者那天他就是想吃方便面。你说赶巧不赶巧?
还记得,之前那个“重庆公交坠河事件”么?记得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新闻都是:疑因一女司机驾驶私家车逆行而导致重庆公交坠河,在事情结果没弄清楚之前,很多人对她的指责从来没有停止过,指责她的人品,对她的影响又有多少呢,事后有谁向她道歉?也许你觉得不重要,嗯,也许不重要吧!重要的是要学会谨言慎行,毕竟生命最珍贵。
评判,本身就是一个感情+道德的合体,所以不理智、有很多时候不受法律限制。故而有那么多不同声音的评判。
评判,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禁止。因为客观的讲,评判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是可以推进事物发展的。
只望评判更客观,而非主观的畅所欲言;更健康,而非各种污言秽语;更透明,让我知道你是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大家的回答,大家都是默认后半句的“他们”就是你要评判的人本身,但如果“他们”不代表某个人,而是指媒体或者新闻从业者群体呢?
“不要以你所见去评判别人,因为你看见的,这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这句话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做常见的资讯其实是来自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门户网站、新闻APP、微博公号、朋友圈等等。
每天,这些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容量和速度砸向我们每一个人,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时间去探求信息背后的真实和全景,有时候很可能我们就是那摸象的盲人,虽然我们接触到的也是事实,但仅仅是“他们”(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事实而已。
你看到的是经过加工和引导的事实
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事实”首先都是经过了媒体的“筛选”才呈现给我们。
最明显的例子是当今很多综艺节目为了节目效果和收视成绩,经常在后期剪辑时刻意引导参与者的一些冲突、话题等等,或者由此引发大众对节目的关注和争议,这是很常见的娱乐新闻炒作行为。
但是涉及到很多社会新闻时,我们作为普通受众也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之前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杭州失踪女童章子欣事件,个别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争夺流量,不惜引导舆论方向,强调爷爷奶奶贪财好利,重男轻女,甚至罔顾事实,肆意将事件描述成是家人为了5000块卖掉了亲孙女。
因为凶手的死亡,受了不实信息诱导的网民便将所有的愤怒和情绪转向章子欣的家人,使得原本就痛失亲人的受害家庭还要承受来自网络大众的攻击谩骂。
尽管后来上观新闻的记者顾杰在《在章子欣家守了几天之后:替没有被看见的痛苦辩护》一文中,尽力想将事件当事人所经历的真实情况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如实呈现,但是早已没有多少人再愿意关注和反思,因为大家的精力早已被吸引去了又一个这样的舆论热点,谁还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想就像小水花,被名叫“舆论”洪流所裹挟,它想让我们笑我们就会笑,想让我们哭我们就会哭,需要我们愤怒我们就会愤怒,指着目标我们就会去攻击,就像傀儡,毫无抵抗之力。
你看到的事实是为了掩盖其他不想让你看到的
几年前有一部韩剧《匹诺曹》就是一部深入探求新闻业潜规则的佳片。里面有一段剧情就是展现当韩国出现了重大社会负面事件时,为了危机公关的需要,防止进一步发酵,媒体会根据情况适时爆出重大娱乐明星新闻及时转移大众注意力。
当然危机公关是涉及传播学专业的领域,我是外行不太懂,但我相信只要涉及到了新闻事件背后庞大资本的奶酪,应该会有很多应对套路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点赞分享转发,可能让我们成为引发雪崩那一小片雪花却全然不知。
也许就是因为无数我们这样的小雪花,该重视的被忽视,该谴责的却逃脱,我们争取的也许正是我们所不齿的,该呵护的却狠狠被自己踩进泥里。
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位媒体人都可以“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但起码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是不是可以先收起来自己那一套理所当然,起码可以做到“让子弹先飞一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他不可能所有面都会让别人看见,这到不是说,他不想让别人看见,这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所以,你用单一片面的一面来评判一个人就是怎么样,是不准确的。
当然,人往往犯这样的错误,看到的一个结果就自以为是你看到的就是真相,事实上,眼见不一定为实,在没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就不要妄下断言。
而且,很多人,是故意误导你,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比如,两个人在外人面前特别恩爱,实际是早已同床异梦。比如有的人特别狡猾,在外人面前表现勤奋有谦谦有礼,实际上很懒惰又狂妄自大。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