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木兰从军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木兰,花木兰,故事木兰从军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疑,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爸)名……,在初中学的,可汗点兵,为国杀敌,木兰的父亲没有大儿(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只),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到了前线,英勇杀敌,立了大功,回到家中,脱去戎装,换上红妆,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才知木兰是女儿身。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但木兰为国尽忠,为父尽孝,她做到了,这就是木兰故事流传至今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北宋时期战乱频发的年代,且古代是封建社会,对女子是很苛求的,女子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待字闺中。他们的结局基本上都是跟一个从未谋过面的人结婚生子。花木兰能在这样的年代中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不仅仅提现了我们中国古代提倡的孝道,也有这个时代的意义,反映出了在国家危难面前,女子也可以和男儿一样保家卫国,民族大义面前无分男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木兰从军,如果当做一个故事来看的话,你会看到至少是两个特点。一是新颖,二是励志。
先说木兰从军这个故事的新颖性。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意味着掌握权利的是男人,或者可以更明确一点的说法就是:抛头露脸的事是男人专属。女人么,孔子给她们安排了“三从四德”的规矩,一旦逾越,不好意思,这个女的就会被称之为品质败坏,行为风骚,总之,一切不好的词都在这时总在女人身上。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是对女人的一种歧视,但没办法,封建礼仪的束缚根深蒂固,比如孔子就提出过: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木兰作为一个女的能够去沙场点兵,杀敌报国,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故事,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我敢确定,这个故事在古代恐怕是一边在赞赏,一边又在骂。但是好奇心害死猫,人们越是好奇就越会去看,无形中让这个故事流传起来。
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励志。我觉得它之所以流传至今,久盛不衰更多是因为这个原因。接着上面的说,或许是好奇心让人看到了这个故事,但是仔细阅读后,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是符合中国传统理念的,比如国家征兵,人民服从,这是一种“忠”的体现;父老弟幼,无人可去,此时木兰站了出来,替父从军,这是一种“孝”的表现,这是古人极为推崇的一种制度和文化,它符合大多数人的观念。这样一来,人们对这个故事的概念就发生改变了,虽说男权社会不容女子放肆,但往往是这样的社会,人们更加珍视这样的一个女人。如此,木兰从军的故事流传下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文化宣传需要:
统治阶级需要治下人民服从,
士大夫阶层需要人民遵守孝道,
民间需要娱乐和传奇,
女人需要典型和一点点反抗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