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苹果棉蛉虫如何防治?
棉铃虫,幼虫,成虫苹果棉蛉虫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苹果棉蛉虫如何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维盐灭幼脲、甲维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杀虫单,都可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15~20毫米,翅展27~38毫米,前翅色泽变化较多,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雌蛾为赤褐色或黄褐色。前翅内、外横线均为双线、褐色。环状纹圆形,有褐边,中央有一褐点,肾状纹褐色。后翅灰白色,翅脉褐色,中室末端有一褐色斜纹。
(2)卵
半球形,高0.5毫米左右,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卵面上有排列整齐的纵棱。初产卵乳白色或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近孵化时呈红褐色或紫褐色,顶部黑色。
(3)幼虫
老龄幼虫体长30~40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黄绿、灰绿、红绿、黄褐、淡红等多种体色。体节上有许多灰色小刺状突起,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明显。头黄褐色或褐色,有褐色网状花纹。
(4)蛹
体长15~23毫米,纺锤形,浅红褐色,羽化前变为深红褐色,有光泽,腹部5~7节背面有较大的刻点,腹部末端有2根臀刺。
3.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北方一年发生3~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果园仅是个别世代为害,主要是第2~3代幼虫为害,全年有2个为害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8月下旬以后,幼虫逐渐减少。幼虫期为15~20天。雌成虫产卵在新梢和果面上,以树冠外围和顶部新梢及果实上落卵最多,内膛的枝和果落卵少,初孵幼虫主要取食嫩叶,二龄以后幼虫才蛀果为害,幼虫有转果为害习性。
4.防治技术
(1)诱杀成虫
在果园内安装电子杀虫灯进行诱杀成虫,每2~2.5公顷安装一台灯。另外,亦可在果园内插杨树枝把,每667米2
插8~10把,每把10~15支杨树枝条(长60~70厘米)束成1把,每天清晨用细网袋套住枝把捕杀成虫,每6~7天更换1次,均有较好的效果。
(2)药剂防治
可与桃蛀果蛾一并喷药防治。若虫量较大,应单独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抑太保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棉铃虫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家里种的苹果树、梨树、桃树,甚至大田里的棉花等等,都曾出现过棉铃虫的影子,大家见到的棉铃虫也是多样的。
棉铃虫的一生,从幼虫期开始危害,最后化为蛹越冬。地区不同,棉铃虫发生的代数也不尽相同,像新疆地区一般1年发生3代,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发生4代,南方地区则发生5代,往往温度升到15℃时,蛹开始羽化,现在,不少地区已经进入了危害盛期!
一、棉铃虫危害
棉铃虫对果园的危害,在重区还是比较严重的,据统计,去年陕静宁西的一个果园,它的受害程度达到了58%,主要危害新梢,幼果次之。苹果品种中,像元帅、金帅、富士等,都很招棉铃虫喜欢。
棉铃虫,在黄河流域地区,以滞育蛹的形式越冬,一般4月中下旬的时候,就会孵化为成虫,
虽说成虫的危害不是很大,但它不断地交配繁殖,在数量上就碾压了不少害虫,还是需要重视的!
二、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防治,最关键的还是预防,不要等到幼果或者叶片被咬之后才想起来防治,毕竟无论虫害再轻,也是会有损失的。
在初冬封冻前,结合施有机肥深翻,将蛹翻出地面冻死。
1
利用棉铃虫的趋向性,来进行引诱,比如棉铃虫非常喜欢杨树枝,大家就可以用枯萎的杨树枝,在果园里每隔25~30米左右放上一把,上面喷杀虫剂来诱杀成虫;或者在晚上天黑之后,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灯泡下面放一个盛满药水的水盆,以此来消灭成虫。
2
利用天敌来防治棉铃虫,是最安全、绿色的防治方法,比如在果园内放置赤眼蜂,防治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不过生物防治的成本一般都比较高,不少果农望而却步。
3
药剂防治是大家常用的防治手段,施药的关键期,就是从卵盛期到卵孵化期这一段时间。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喷药,效果是最好的,毕竟棉铃成虫的活动时间,多半是傍晚黄昏之后,建议大家轮换使用,药剂选择的话,1.8%的阿维菌素4000倍液,或者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危害症状
该虫集中于枝干上的剪锯口、病虫伤口、裂皮缝、新梢叶腋、短果枝、果柄、果实的梗洼和萼洼以及根部危害,被害部位附着蚜虫和寄生组织受刺激形成的肿瘤,其上覆盖着大量的白色的絮状物,十分容易识别。挖开受害植株浅层根部也可见该虫危害根系形成的根瘤。受害叶片叶柄变黑、叶片黏附蚜虫分泌物,影响光合作用。如图所示。
(二)害虫识别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8mm,宽约1.2mm。椭圆形,体淡色,无斑纹,体表光滑,头顶骨化粗糙纹。腹部膨大,亦褐色,腹背具四条纵列的泌蜡孔,分泌白色蜡质丝状物,因而该蚜在寄主树上严重危害时如挂绵绒。腹部体侧有侧瘤,着生短毛。如图所示。
上一篇:是否应该跟同事处对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