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人到中年,只有家人,没有朋友”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的人,你的,朋友有人说“人到中年,只有家人,没有朋友”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人到中年,只有家人,没有朋友”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我自己来说的话 我是女性 自从结婚生宝宝以后加上工作的性质 就已经是只有家人没有朋友了 我今年27 有时候想出去逛逛街买点东西 想来想去都没有可以约到一起的朋友 算了吧 叫上妹妹或者妈妈一起出去 有一些以前的朋友也仅限于微信聊聊天而已 所以我很认同这句话 当然人各有不同 有些人一直身边都是朋友不断的 我说的也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到中年,家人确实重要,但朋友不可或缺。
人到中年看过了太多的人生百态,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对人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会像年轻人一样那么的血气方刚,做事不考虑后果。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精力和阅历各个方面达到顶峰。
也负有更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父母已经老去,孩子还未成年,都是依靠你的人,而你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加,而有一些压力不可能和家人说,憋在心里又不舒服,这时有一俩好友,可以无话不谈,坐在一起,几瓶啤酒,几支香烟,可以无限的放松,释放你的压力。
人到中年其实很容易崩溃,因为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平时如果不注意释放压力很容易突然爆发。
在新闻上看到很多大家认为不大的小事,当事人及其反常的行为却让大家不解。其实这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压抑了太久而不懂得释放,遇到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让你随时崩溃。
朋友是良师,是益友,互相比较了解,你的烦恼,困惑,压力,或许也是他曾经有过的。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开导你,会倾听你的诉说,分担你的烦恼。
朋友在我们一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他们不是亲人,但有时胜似亲人,能互相倾诉,互相帮助,也可以吵得不可开交,但事情过了还是朋友。
人的一生中有过无数的朋友,其中有些你可能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最后确把你伤的遍体鳞伤,也曾经怀疑过,迷惘过,是不是真有像影视剧里那种生死之交。但是友情来了还会百分百的付出,真的不期待回报的那种。一生中能有一个无话不谈,可以以命相交的朋友就是你的幸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30岁也是中年了。不要介意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孩子讲道理,叫懂事。成年人明是非,叫通情达理。通情达理,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承认生活是有游戏准则的,懂得并且愿意遵守——有所坚持,有所畏惧。
后来接触到越多的人,经历越多的事,就越能深刻的感知通情达理的重量。容易相处的人,从来都是知道适可而止,懂得礼貌和尊重,而不是任何时候都像小孩子一样,不高兴就哭闹,不合心意就发脾气。
一直觉得,人和人之间相处,是有一定准则的。带着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就算意见不合吵起来,也不会影响感情的。最怕不讲道理,对人性没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成人的模样,小孩子的脾气,肆无忌惮。
《甄嬛传》里有一句台词:“人情世故这种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任何时候自己的原则底线不应该去触碰。”
确实如此,无原则的迁就,不懂得拒绝,会给别人得寸进尺的机会,无底线的心软,就是对别人的善良,对自己残忍。
真正的成熟,是做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想要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尊重,首先得学会不那么合群。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这个世上,真正值得你费心的,只有亲人和三两知己。不必那么费力强迫自己去合群,懂你的人,自然会与你成为一个群体,不懂的你的人,始终与你不是一类人。
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减少不必要的迎合与委屈,能让人在沉默中积累自己,沉淀自己,更容易让人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其次别太好说话。或大或小的请求,一心软你就答应,让你感到为难的事,一妥协你就接受,原谅别人的错误,留给自己伤害。
可是,很多人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习惯了你的大度,便忘记了收敛,得寸进尺地向你索取更多,你的好说话,会成为他们不在乎你、不尊重你的凭借。人心换人心,真诚换真诚,请把你的愚善收起来,别那么好说话,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
曾以为高山流水遇知音,萍水聚逢的人会因相见恨晚而惺惺相惜;曾以为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了对的人,从此便心有所依牵念一生。可为什么春花秋实岁月流转,那份义结金兰的笃定和心有灵犀的美好都败给了时间?却原来,相识容易相处难!
人,永远都是相互的,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所以不管朋友之间,还是情侣之间,人与人相处,贵在换位思考。
能换位思考的人,会待人以善。孟子有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君子”品行修养的最大标识;崇尚“与人为善”,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与人为善”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待人以善,广结善缘。而能做到换位思考的人,必然是葆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他总能毫不犹豫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济困扶危、雪中送炭。
上一篇:我想问一下在二线城市,动不动月入上万甚至几万的人都做什么工作的?是打工的还是做生意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