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西游记中的沙僧成不了佛?
沙僧,唐僧,悟空为什么西游记中的沙僧成不了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外,在三师兄弟三人中,沙僧的功劳也是最低的。孙悟空给他安排的是牵马的工作,名为牵马,实际是发挥他贴身保镖的作用,给唐僧做护卫。但是沙僧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做好,这十多年来唐僧被捉有近二十次之多,甚至有几次遭遇野怪,唐僧都有了生命危险。
而且沙僧在整个的取经过程中表现得并不积极。猪八戒向来就喜欢抢功劳,他打死打伤的妖精也不在少数,甚至孙悟空都有些嫉妒:
兄弟啊,这个功劳算你的,你可还守着马与行李,等我把这死怪拖了去,再到那洞口索战。须是拿得那老妖,方才救得师父。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都不得不想办法限制猪八戒除妖,比如让他挑行李分散注意力。再看看沙僧,很少见他主动出手,要不是会遇到一些水下的妖怪,你都可能见不到沙僧出手。即便出手也没见他成功打杀哪个妖怪,唯一打死的妖怪还是真假美猴王一难中冒充他的那只猴精,除此再无收获。
沙僧这么消极,其实跟观音菩萨也有一定的关系,观音菩萨在给他取经名额的时候,曾经许下他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承诺。
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沙僧是在玉帝身边犯了事,被玉帝贬下来的,能不能恢复本职,只有玉帝说了算,观音菩萨左右不了玉帝的用人。她这个许诺根本实现不了,沙僧心里非常清楚,但他又迫切的想要摆脱飞剑穿心之苦,只能装糊涂。
沙僧整个人是带着心结上路的,所以表现的并不积极,这一点从我们也一直不知道沙僧原来究竟是何出身可以看出。当然他的心结最终还是打开了,他在天竺国讲述自己的身世。
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云游海角,浪荡天涯。常得衣钵随身,每炼心神在舍。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
但是此时取经已经将近结束,补救立功已经没了机会。好在他敞开了心扉,佛祖也认为他可用,这才封了他一个金身罗汉。若是受封时,沙僧还是想不通,估计封赏还可能还会更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里唐僧有三个徒弟,他们本领高强,性格各异。沙僧,是在西游团队中存在感极低的一个角色。可是他厉害么?那是相当厉害。 抛开其他暂且不论,我们来说一下沙僧他为什么成不了佛,沙僧虽然前身曾经在天庭当过“卷帘大将”,但是因为打翻了一只琉璃盏,打碎琉璃盏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却惹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大怒。因此,沙和尚在灵山获得的果位过高,必然会惹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不高兴。
被打落流沙河,从此沦为吃人的妖怪。被贬下界灵智未消,自知前因后果.他在流沙河期间以吃人为生,甚至还吃了九世的“金蝉子”的肉身,如果问谁是《西游记》吃过唐僧肉的人,那么沙僧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了。
直到观音菩萨来到流沙河点化沙僧,最终他才放下心中的执念,给自己找个安身立命之所,愿意将功赎罪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沙僧在天庭上犯错,本来就是戴罪之身,被贬到流沙河虽然受万箭穿心之苦,但是却心生恶念,做出了妖怪的行径。所以沙僧自然是罪上加罪了,这也是他成不了佛的一个原因。
沙僧参加取经团队的目的就不纯洁,就不是想成佛,而是想重新回到天庭做自己的卷帘大将,路上所做的最大功勋,不过是登山牵马,西游记里面都有交代的.一路上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那佛门功果,成佛之路,沙和尚在取经。自知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修成罗汉,也算是功德圆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现在有很多学者专家研究它,每个观点和解读都不同,但细听一下感觉都很有道理。
沙僧这个人物是书中的团队主角之一。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低调随和,踏实肯干,坚守岗位,吃苦耐劳。他本领不低,却忠于团队,他品阶不低,却服从领导,他心智坚定,亦无惧无畏。最终和大家一起完成事业,成就自我。
最后受佛祖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个人觉得实至名归,一是脱离了日常工作琐事,卷帘、挑担,牵马、喊救命、守摊子、等援兵……二是提升了岗位职级品阶,成为管理高层,三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财务自由了,随时退休都可以。
所以岗位叫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就好。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很简单,但要讲得让多数人理解,其实太难,还容易被不明就理的固执者疑忌。
先说答案,再来“科普”性的解释。沙僧永远成不了佛,这个永远就是永远,直到天地寂灭。而他能修行到的最高阶位就是金身罗汉。也就是《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给他的封号。
至于为什么,是否是因为他取经路上的贡献太小?是否是因为他的背景太低?是否是因为他能力太差?
都不是,因为他的发心。
《西游记》中讲过沙僧被收伏时,他的发心是:愿随师父西去取经,成就正果。实际上猪八戒虽不情愿,但也是大概这么说的。
而唐僧西去取经,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东土大唐受苦众生(李建成等)求取超拔、离苦之法的。唐僧能成了正果当然更是得到肯定,既便取回了真经,佛祖没给他授记正果,唐僧也一样乐颠乐颠的。因为他的发心是为受苦大众,他的愿力深誓,与佛相同,所以才可以成就佛果位,就算是一时不成佛,早晚也注定成佛。
再说孙悟空,跟着菩提祖师发心学的就是大乘法门,练得就是与天地齐寿的真功天。然而只享受天齐寿的福,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为大众群服务的大愿力,天地是不能容他的,结果孙悟空很快就被天地所谴,压在了五行山下。当孙悟空遇唐僧救他时,他便发心:师父若能救我出来,我愿扶保师父西天取经。这是他的初发心,就是为了报恩,完全没有为自己谋圣果的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