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武松对着柴进夸宋江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你怎么看?
有始有终,梁山,都是武松对着柴进夸宋江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武松对着柴进夸宋江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虚幻的宋江是武松心中敬慕的偶像,济富救贫,落落大方,仗义疏财,但一接触宋江却遭宋江礼貌性的冷落,稍感失望。更反对宋江投降招安的决策,只是独不傲众。夸宋江也是武松言不由衷、违心的礼节之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一,武松对待宋江的态度,有一个分界点,那就是宋江开始"招安"了就变了。之前是褒奖之词,之后开始口是心非了,本身武松血液中流着"反抗到底”的决心,结果被宋江“招了安",能善罢干休吗???
其二,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不服还不能说出来,只有"卖乖"了,毕竟宋江是老大,这是小说作者施耐庵有意为之的伏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对梁山弟兄都是有始有终,对亲爹也是。要说不是,有一个,就是阎婆惜。当然,有始有终不一定是好事儿。
宋江人称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都是对他的褒奖。
在江湖上传播着他的美名。这里并不包括私放晁盖。也不包括杀害阎婆惜。在《水浒传》中都是虚写。各路好汉都是望风而投奔。
那么,私放晁盖,是不是有始有终呢?显然是。宋江和晁盖私交甚厚。何涛奉命来缉捕晁盖,正赶上宋江当班,他稳住何涛,火速到东溪村给晁盖送信,让他快逃。回去后,又拖延到晚上,何涛才带朱仝雷横去抓晁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帮助朋友。当然了,这也是他上山后稳坐头把交椅的基础。
对武松也做到了有始有终。柴进庄上,武松拜宋江为兄,武松堕泪而别。后来武松鸳鸯楼杀人后,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武松对宋江表达了心意,想接收招安,恢复良民身份,宋江最后满足了武松多年前的请求,接受了招安。
对梁山的众兄弟,宋江都是有始有终的。后来,接受了招安,征辽,打方腊等,都是朝廷将官的身份。当然,这个有始有终的前提是宋江的有始有终,一厢情愿的。并非所有的梁山兄弟都买账。李逵的“招甚鸟安”,大家应该记忆犹新。
所以,“有始有终”这句话,当时是武松在夸宋江。当时的武松是个逃犯,能做良民,是求之不得的。但后来上了二龙上,招安的心思就没那么强烈了。到了梁山后,他已经不愿意招安了。
但是,宋江却始终如一的认为,大家一定是想招安,做个安善良民的。可是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用句伟人的话,他强奸了梁山的民意。
对宋太公,那是真的孝顺,从始至终的。对阎婆惜就不是了。
总之,有始有终,对一件小事来说,是好事;但是如果用自己的意见裹挟了大家的意愿,觉得自己的“有始有终”就是大家的“有始有终”,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以为,武松当时对柴进说这些话,是出自一个特定的背景,并不是武松对宋江的一贯看法。
想当初武松来到柴进府上,一开始也是颇受待见。大家也知道武松那坏脾气,所以时间久了,府上所有人包括柴进就对武松慢慢冷落了,在府上的待遇也大不如前。
当武松身患疟疾,在走廊里生火驱寒之际,正赶上与柴进喝酒的宋江出来解手,一下没看准踩在武松生的火上,一下子溅了武松一身,你想想武松遭人冷落又有病在身,生个火取暖还被人踩踏,心里那个气啊,不由分说抓住宋江就要抡拳头!
原文是这样的,也算是半白话,就不用翻译了:
柴进说道:“大汉,你不认得这位奢遮的押司?”
那汉道:“奢遮杀,问他敢比得我郓城宋押司,他可能!”
柴进大笑道:“大汉,你认得宋押司不?”
那汉道:“我虽不曾认得,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
柴进问道:“如何见的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那汉道:“却才不说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这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其实,这都是话赶话出来的。武松的话里,是包含两层意思的:
一是当时武松对宋江特崇拜。那时的宋江,名声远播,天下好汉都想结识并投奔他,武松亦不例外。
二是话中包含了对柴进的不满。待遇下降有病也没人管,你柴进真是徒有虚名!不过这话外音柴进当时没听出来。
然而后来武松投奔梁山后,却对宋江的所做所为颇有看法,不过那是后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武松是当着宋江的面说给柴进听的,意在表达对柴进的不满。
武松对柴进有意见,武松投奔柴进初时,柴进对他很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每日关怀,无微不至,说好听话,给好脸色,武松的日子很滋润。
上一篇:自媒体如何人格化运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