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应对棉花偏旺和早衰现象?
棉花,棉田,生长如何应对棉花偏旺和早衰现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棉花花铃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是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也是水肥需求高峰期。此期的管理目标:稳住伏前桃,多结伏桃,争结秋桃、保铃增铃、防中空、旺长和早衰。棉花自开花至吐絮为花铃期,为55~70天。棉花花铃期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这一时期棉株边长枝叶,边现蕾、开花、结桃,是形成产量的关键。
此期的管理措施是水肥运筹为中心,以植保工作为重点,做好五防工作(防旺长,防早衰,防中空,防虫,防雹),此期受阶段性高温和降雨的影响,此期田管最难管,进入最艰难时期。管不好,一种是棉花徒长,棉花出现大叶下垂,株高偏高,田间郁蔽,通风透光差,棉桃少尔小的现象。
另一种是早衰,棉花花位过早上顶,棉叶老化,棉花早熟,结铃少,单铃轻,减产的趋势。其实能把棉花管成行间下封上不封,似封非封,叶片小而上举,叶色正常,真的挺不易的。
一、棉田旺长。棉田长势偏旺,群体高度较高,通风透光差,不利于中下部棉铃生长发育和创高产。针对此类条田,一是要适当延长灌水周期,控制单次灌水量;二是严格控制后期氮肥的投入,避免氮肥过多造成棉株营养生长过盛;三是进行水前化控,促进棉株快速从营养生长向生殖转换。
二、棉田早衰。叶片老化,群体叶色墨绿,花位上顶。针对此类棉田,一是适当补多滴水肥,尤其是氮肥的量要增加(4公斤/亩尿素以上),当然磷钾肥要跟足;二是加大单次灌量(亩滴25-30方),缩短轮灌频次(6-8天/次);三是叶面喷施尿素;四是防好病虫害,尤其是枯黄萎病和棉叶螨。
三、加强8月份棉田的水肥管理。滴灌棉田后期视天气及苗情,以保持棉花不旺不衰、适时滴水停水。对出现早衰迹象的棉田,适当增加滴水次数,延迟停水增加滴肥用量,以利于延长棉花根、叶功能期,提高中上部成铃率,增加铃重;对生长过旺的棉田,要注意适当延长滴水间隔期,提早停水,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以防通风不良、造成落花落铃。适时适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亩用磷酸二氢钾200~250克、尿素150~200克和适量微肥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施,以促进花蕾成铃,减少脱落,增加铃重。
对有脱肥早衰迹象的棉田,可结合灌水,适时适量追施5~8公斤尿素,并适当喷施以磷钾及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以促进花蕾成铃,减少脱落,增加铃重。对于明显旺长、荫蔽过重的棉田,要及时进行整枝,剪除部分叶枝及无效花蕾,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同时注意严格控制灌水,并适当提早停水,以降低棉田湿度,提高成铃率,减少烂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棉花花铃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是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也是水肥需求高峰期。此期的管理目标:稳住伏前桃,多结伏桃,争结秋桃、保铃增铃、防中空、旺长和早衰。棉花自开花至吐絮为花铃期,为55~70天。棉花花铃期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这一时期棉株边长枝叶,边现蕾、开花、结桃,是形成产量的关键。
此期的管理措施是水肥运筹为中心,以植保工作为重点,做好五防工作(防旺长,防早衰,防中空,防虫,防雹),此期受阶段性高温和降雨的影响,此期田管最难管,进入最艰难时期。管不好,一种是棉花徒长,棉花出现大叶下垂,株高偏高,田间郁蔽,通风透光差,棉桃少尔小的现象。另一种是早衰,棉花花位过早上顶,棉叶老化,棉花早熟,结铃少,单铃轻,减产的趋势。其实能把棉花管成行间下封上不封,似封非封,叶片小而上举,叶色正常,真的挺不易的。
一、棉田旺长。棉田长势偏旺,群体高度较高,通风透光差,不利于中下部棉铃生长发育和创高产。针对此类条田,一是要适当延长灌水周期,控制单次灌水量;二是严格控制后期氮肥的投入,避免氮肥过多造成棉株营养生长过盛;三是进行水前化控,促进棉株快速从营养生长向生殖转换。
二、棉田早衰。叶片老化,群体叶色墨绿,花位上顶。针对此类棉田,一是适当补多滴水肥,尤其是氮肥的量要增加(4公斤/亩尿素以上),当然磷钾肥要跟足;二是加大单次灌量(亩滴25-30方),缩短轮灌频次(6-8天/次);三是叶面喷施尿素;四是防好病虫害,尤其是枯黄萎病和棉叶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棉田旺长。棉田长势偏旺,群体高度较高,通风透光差,不利于中下部棉铃生长发育和创高产。针对此类条田,一是要适当延长灌水周期,控制单次灌水量;二是严格控制后期氮肥的投入,避免氮肥过多造成棉株营养生长过盛;三是进行水前化控,促进棉株快速从营养生长向生殖转换。必要的时候要把长势旺的棉花尖打掉
二、棉田早衰。叶片老化,群体叶色墨绿,花位上顶。针对此类棉田,一是适当补多滴水肥,尤其是氮肥的量要增加(4公斤/亩尿素以上),当然磷钾肥要跟足;二是加大单次灌量(亩滴25-30方),缩短轮灌频次(6-8天/次);三是叶面喷施尿素;四是防好病虫害,尤其是枯黄萎病和棉叶螨。抗枯叶病是最关键的,和防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