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农村人大多数不过七月初七?
七夕节,节日,农村为什么农村人大多数不过七月初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农村人大多数不过七月初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绝大多数都不过七夕节,主要原因是这个节日不是中国正规节日,这个节日主要是给那些有钱人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潇洒浪漫的节日。
农民很苦,整天头拱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的干活,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一天累死累的为了生活,那有闲心谈情说爱,哪有条件浪漫潇洒。
所以,这样节日,农民都不过,也没有那个条件过。还是让有钱的小姐少爷们去过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农村人不过七夕节呢?因为一般都是城市年轻人的节,农村人忙得很,拿有时间过,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就没过,两个人恩恩爱爱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夕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当年织女下凡来到人间,与牛郎情投意合喜结连理,并且生育了一双儿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硬生生拆散了夫妻二人,后来王母娘娘被织女的痴情所打动,才允许牛郎织女每逢七月初七相见一次,让两人在鹊桥上相会,据说当天晚上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哦!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七夕节。又因为七夕节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有关,现在变成了中国情人节。
说农村人不过七夕节,这句话有点太武断了。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打工,也是见多识广,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年轻人中大部分是过情人节的,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样罢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还有极少数的在家带孩子的年轻妈妈,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农村人不过七夕节。
前几天有个小伙子去农村采访,问了十几个中老年人,有男的也有女的,问他们知道七月七是啥日子不,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是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再问知道情人节不,就没有一个人知道了。从这个采访来看,农村人都不知道啥时候是情人节,当然也就不会过这个节日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农活比较多,一天天没有闲着的时候,谁有那闲工夫过什么情人节!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不过七夕节,这跟是不是农村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两人是不是喜欢浪漫!还跟年龄有点关系,年轻人过七夕节的比较多,年龄大的人过七夕节的就少。各位看官,你们那里的人都是怎么过七夕节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夕,是我国五千多年文化传承下来的中国情人节。现在在农村少男少女一样也热衷七夕节,当然了,农村上了年纪的人就不热衷这了,中年人不管男女,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起早贪黑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生活都不容易,谁还过什么七夕节啊!上岁数的人,也没闲着的,都忙着挣钱去了,农村不像城里人有退休金,在农村一天不挣钱就不行,花钱的地方太多,又想着帮儿女一些,七夕在农村本来就不是重要节日,所以上岁数的更别提七夕节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也是旧时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节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之一,除汉族外,满、朝鲜、壮、侗、苗、畲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但有些少数民族对这个节日有其自称,如满族称之为祭星节、鄂伦春族称之为祭月亮等。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东汉时,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民间据此传说形成了七夕节,并且一直保留下来。
七夕节主要包括:1.拜牛郎织女,瓜棚下听“天语”;2.丢巧针,卜运气;3.七姊妹结盟;4.接露水,种生;5.祭七夫人、魁星、文昌、关公、天孙等等。七夕节的相关器具、制品有牛郎织女年画、七夫人像、七夕绘画、乞巧楼、乞巧针、乞巧果、七巧板等。
七夕节是女性的节日。发展变化过程中,男女爱情的内容也融入其中,体现出人们追求美好的情感愿望。此外,七夕节期间还进行各种智力游戏,丰富了节日内容。
七夕节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题材,它与民俗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间活动,是文学、民俗学、游艺诸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城市一般不过七夕节,在农村还保留着相关节俗,一些传说也还在流行,但乞巧活动已经淡化,所以七夕节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步弱化,需要加以挖掘和保护。
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事实上更多的是与农业有关系,这就是城市居民对这个节日的热情度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上一篇:公司合股,法人用公司抵押贷款,无法还贷,其他股东的私人财产会受到牵连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