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七夕什么含义?为什么七夕称情人节?
情人节,牛郎织女,七夕节七夕什么含义?为什么七夕称情人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节的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因为这天是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闽南地区,七夕的主角是董永和七仙女(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因七仙女下凡私定终身的行为违反天规召回天庭,但是天帝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允许每隔七天见一面,因喜鹊误传,所以就变成了“七夕相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夕节的到来,冒出了上面的问题。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至于把七夕节搞成情人节,主要是现代商家的炒作,他们想借助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弄钱而已。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这个悲伤的故事很有搞头,不变现岂不亏大了。
在古代,只有婚姻、没有恋爱,何来情人?即便个别偷摸着有,也不符合当时的礼法,哪敢大肆宣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节日七夕节变成现在的情人节,我觉得大抵经了“三部曲”。
“第一部曲”,我把它叫做“无心插柳”。最早(据有关记载是汉朝时候)七夕节主题内涵是古代女子拜祭巧妇“七姐”,乞求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心灵手巧,除乞巧外,还有乞福,乞求姻缘爱情的意涵,所以也称七夕节为乞巧节、女人节,可以说是我国妇女节的前身吧!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节日最早兴起时,主旨并非爱情,后来演化发展出牛郎织女传说,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更加醇厚的爱情意味,平添了愈加浓厚的浪漫色彩。
尽管这个传说中的爱情并非人皆向往的甜蜜美好,而是传达了一种凄美甚至悲戚的爱情观念,但毕竟这也是爱情的一个面,也许在人的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上,两者效力是等同的吧!
这是七夕节真正的爱情“基因”,也是其之所以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当代情人节的文化底色,或者说是不经意间的一个铺垫。
“第二部曲”,我把它叫做“此消彼长”。七夕节本来的乞巧文化,是立足于农业社会中女子对手巧能干、“女红”一流等的普遍价值追求,但到了近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女子的自我追求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乞巧似乎渐渐失去了文化根基,在时代发展面前也似乎逐渐成了一个“失宠儿”。这也是人们对于七夕的认知越来越从乞巧转变为乞情的重要原因,有种此消彼长的意思。这对七夕节变成情人节形成了有利条件。
“第三部曲”,现当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把他叫做“枯树逢春”。这个“春”,来自于两方面萌动刺激。
第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大肆流行,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受侵、被挤压的不适,特别表现在为“对抗”西方情人节,有必要大张旗鼓的挖掘树立一个中国的类似节日,以与其分庭抗礼。
第二方面,商业社会发育,消费文化流行,节日经济兴起,商家宣传推波助澜,不断强化人们的节日观念,随之人们过节冲动也越来越强。在这两方面的主要刺激作用下,中国情人节呼之欲出,但为什么是七夕节而不是其他什么节,因为七夕节爱情的标签属性最强,前面说的两部曲,无论是“无心插柳”,还是“此消彼长”,都是说明这个标签不断强化的过程。
此外,再借助官方2006年将七夕节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目录的东风,如果非要找一个中国情人节出来,那当然是七夕节莫属。
故而,传统七夕节又以当代中国情人节的面目风光于世。
这就是,我认识理解的七夕节如何换装变身为情人节。
当然,有人觉得这种转变有点附会,提出如果是情人节也应该是三月初三、元宵节等,因为这些传统节日都有爱情的影子。还有人主张回恢复七夕节原本的乞巧本意。我倒觉得这都无非对错。
个人认为,现在的情人节是情人的节日,那单身的男女岂不尴尬!退一步讲,七夕节少了乞巧的含义,乞情总可以吧!这样说来,名正言顺把单身男女也拉进来,一起庆祝,鹊桥联谊,不只是晒爱情,还造爱情,也是挺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夕不是情人节,误解已久,对牛郎来说明明就是结婚纪念日嘛,而对织女而言只不过是小别胜新婚,毕竟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王母娘娘真是疼爱自己的女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有人说“自己没有本事,求谁都没有用”你认同这句话?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