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竹子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呢?
竹笋,害虫,夜蛾竹子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竹子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竹螟
为害我区竹林的主要有竹织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食叶,为害毛竹、刚竹、红竹、淡竹、早园竹、紫竹等,严重时可造成毛竹大面积死亡,受害毛竹砍下后重量减轻35%~50%。
1、发生规律
竹织叶野螟在我区主要是1代幼虫为害,为害期为5月底到7月下旬。5月初成虫羽化后,性器官未成熟,须进行补充营养,常群集飞往蜜源植物上;白天不活动,夜晚吸取花蜜。经1周补充营养后,成虫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竹梢头竹叶背面,每个卵块有卵7~58粒,多为30粒左右。每雌蛾可产卵92~152粒。刚竹出笋迟,成虫产卵时新叶尚未开放,卵被迫产在新竹杆的上、中部;当卵孵化时,新竹放叶,初孵幼虫爬上卷叶取食。幼虫老熟后,下竹入土结茧,多在竹根基下方及杂草根处疏松土壤中结茧,入土2~5厘米深。虫茧常黏结在杂草根上。积水地及沙砾地虫茧很少。毛竹林出笋有大小年之分,第一年受害的大年毛竹林,次年小年不受害,林中羽化的成虫要飞到新的大年竹林中产卵;笫3年成虫再飞回大年毛竹林。山顶竹林受害较重。
2、防治方法
①结合竹林抚育,消除林内的小灌木和杂草。冬季竹林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
②药剂防治,幼虫期林间喷Bt或白僵菌;每亩用阿维苏云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2000倍喷雾防治幼虫;或用阿维苏云粉剂每亩20克加中性载体(轻钙粉)0.7千克喷粉防治。
③5-6月成虫高蜂时期灯光诱杀或蜜源地灭蛾。
④竹腔内注射10%吡虫啉乳剂原液或50%杀螟松乳油原液或50%乙酰甲胺磷原液(1.5毫升/株)。
(二)、竹舟蛾
竹舟蛾主要有竹箩舟蛾、竹篦舟蛾、竹镂舟蛾、拟皮舟蛾,均属鳞翅目舟蛾科。以幼虫食叶,为害毛竹、早竹、淡竹等。
1、发生规律
竹舟蛾1年发生3—4代,以第3、4代蛹在表土下越冬。下年第3代蛹在4月初羽化,第4代蛹于4月下旬羽化,至5月上旬结束。成虫白天不活动,多静伏于竹枝、杂灌枝上。夜晚活动,飞行迅速。无补充营养习性。有趋光性。成虫交尾后,当日或隔日产卵,1头雌虫一生可产卵161-286粒。成虫老熟后沿竹杆爬行落地,寻觅竹子下方土壤疏松的适宜地点,钻入土下化蛹。
2、防治方法
①竹林松土抚育,可以杀伤、灭除越冬幼虫和蛹。
②舟蛾天敌较多,以卵期黑卵蜂寄生率为高,在天敌发生期或天敌较多的竹林应慎用药。
③4~5月下旬人工击竹震落再用菊酯类农药喷杀。
④药剂防治。对地势平缓低矮竹林,可用动力机械,喷施阿维苏云可湿性粉剂2000倍,用量每亩20克,或80%敌敌畏乳油、25%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700毫升2000倍液,效果达95%以上。对毛竹林可使用20%敌敌畏烟剂每亩0.7千克。虫口密度特别高时,可竹腔注射。烟雾剂熏杀或利用幼虫上竹前在竹基部喷绿色威雷阻止其上竹。
(三)、卵圆蝽
卵圆蝽属半翅目蝽科。以若虫和成虫吸汁为害毛竹、淡竹、早竹、红竹、石竹等,被害严重时出现枯枝,直至整株枯死。
1、发生规律
卵圆蝽1年1代,以4龄若虫及少数3龄若虫于落叶、土块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活动,若虫在晴天的上午,从竹基沿竹秆上爬,爬行迅速,直至竹上小枝,停栖在枝节上取食。遇气温下降,刮风下雨,若虫跌落地面,于落叶下隐蔽,天气转好,再爬行上竹。被害小枝枯死,越冬后若虫多寻找老竹取食。4~5月份是卵圆蝽越冬若虫上竹高峰和为害期,若虫5龄,于5月下旬老熟羽化,6月上旬羽化盛期,羽化以上午为多,晚上次之。初羽化成虫体软,黄白色,半天后可以取食,体色变深。成虫群集于竹秆节的上下取食,雌雄均可多次交尾。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7月上旬产卵高峰,8月底卵终见。卵多产于新竹叶背、竹秆上,每块卵14粒,分2行排列,也有多或少1~2粒者。初孵幼虫均围集在卵壳四周,2~6天,脱皮为2龄,爬行取食,3龄可转到竹秆节下取食,11月下竹越冬。天敌有黑卵蜂。
2、防治方法
①在4月上旬,用黄油1份加机油3份于竹秆基部涂10厘米1圈阻止若虫上竹。
②在若虫上竹前,用带细嘴的背负式喷雾器将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按1:200倍液在竹秆基部喷50~100厘米宽的一闭合环,可以杀死上竹若虫。
③当竹卵圆蝽若虫聚集在竹节上下为害时,可以在竹秆上喷洒l:1 000~1 500倍液吡虫啉加菊脂类药剂,比例按吡虫啉10毫升加菊脂类1-2毫升。
④被害严重竹,可竹腔注射。
(四)、淡竹根腐病
淡竹根腐病主要为害当年出土的淡竹嫩竹。
1、症状
首先在新竹基郡出现小病斑,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小病斑迅速连合成大块状斑。当病斑包围竹秆一圈时,病竹便枯死。轻度发病则竹秆基部留下伤疤,易风折。
2、病原
一种是尖镰孢,另一种是茁芽短梗霉。
3、发生规律
发生在5月初,当竹笋约1.5米左右,笋衣开始解脱,如遇降雨,在离地第3~4节处发病。雨水与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
4、防治方法
50%名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从展叶时起每隔15天连续喷2~3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常常被拿来做园林观赏用。竹子有着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被人赋予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人格化的精神文化象征。竹子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造成整株枯死甚至全园毁灭。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竹子一些常见的病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竹丛枝病
发生此病的竹种有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桂竹、麻竹等。感病的竹子小枝细长、菱生状,叶变小成鳞片状。2年~3年后又进行二次或三次分枝。节间变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窝状,丛生成团下垂。从5月下旬到7月间,有时9月~10月间,在叶鞘包裹的裂缝处生出细小粒状物,在高湿条件下生成黄色的分生孢子角。有性世代的子座为灰褐色,平时很少产生病株,生长衰弱,发笋逐年减少,重病植株可逐渐枯死。
佛肚竹
防治方法:竹丛枝病只是局部新梢生长点受侵染,鞭竹一般不带病,彻底剪除带有病菌的病枝梗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初发生丛枝病的竹林效果更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