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现在还有没有必须锄的禾?是些什么?为什么不能打药呢?
除草剂,打药,农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现在还有没有必须锄的禾?是些什么?为什么不能打药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现在还有没有必须锄的禾?是些什么?为什么不能打药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定论,锄与不锄根自己,现在化学锄草效果很好,即便有人工锄草,也是在化学锄草之后。100%的不用人工锄草还没有。
只于打药问题,在我看来,现在各种虫害都有,非打药之治,不打药不行。
这是我的观点,也是我对此问题的回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现在的农作物一般都可以使专用的除草剂。不过,有些花卉、风景苗木还用人工除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锄禾”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去除杂草,二是中耕松土。
喷施除草剂可以除草,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不要锄禾呢?答案是不一定。
有些作物虽然可以喷施除草剂,但是有的除草剂残效期长,对后茬作物不安全。比如锈去津半衰期50天,很容易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还有些作物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药害。比如一些品种的水果玉米容易在喷施除草剂时产生药害。
此外,作物生长过程需要中耕松土,斩断老根,促进根系的生长。
综上所述,适当的“锄禾”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靠人力“锄禾”不现实,劳动强度高,经济效益低下,需要发明多种多样的中耕除草机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诚邀了,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要想准确完整地回答,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既然友友如此诚心地邀请,盛情实在难却。因为,友友的提问,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也是对我最大的考验。所以,即便这道题答错的风险非常大,我也必须得硬着头皮,冒着闹笑话的可能,接下网友的难题了。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历史上便已是这老少皆知,妇儒通晓的一首诗歌了。它出自唐代诗人李绅之手,因朗朗上口而又极易记忆,同时教育意义又非同一般,所以,逐渐成为代代人教育子女必背的诗歌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从小学习的,仅仅是李绅全诗的后四句,它还有前四句,这前四句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后四句才是:锄禾日当午,汗滴开山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诗歌中,作者为什么会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一说法呢?这一说法又说明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问题呢?我们不妨认真研究一下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我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国家,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粮食的单产也十分有限,加以苛捐杂税九等沉重的负担,农民的日子真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了,加以社会动荡,战乱不止,这才有既便四海的农田都种上了庄稼,辛苦的农民却依然无法吃饱肚子,甚至悲残一池饿死家中故事。而正因如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才视农业为根本,才有了中国几千年重农轻商的历史原因。
到了我们今天,人口在快速增长中澎涨,并己经远远超过了历史的负荷极限,但农夫犹饿死的场面,除了大跃进的时代,什么时候还出现过?这其中的原因,我想,是从事农业的,都心知肚明吧。国家强大了,农业的持续投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推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正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农业的空前繁华。试想一下,没有农学家们不懈地选种育种,没有象袁隆平院士这样的人执着地追求,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农膜,能有我们今天吃饱了撑得胡说的精力吗?恐怕都饿得到荒山野地里啃树皮,挖野菜了吧。
如今,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为农村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农村人,只要愿意,只要体力允许,随随便便到城里打个工,一年下来,就远远超出了在家务农的收入,而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过去的重农轻商的观念才被人们彻底地抛弃了。所以,今天的农业,虽然有了质的飞跃,量的提升,但对农民来说,却似乎成了弃之无味的鸡肋了。有化肥了,谁还会去辛苦地积攒农家肥,有除草剂了,谁还会去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有农药了,庄稼生了病,还用农民整天发愁吗?不过,由于过度地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农膜等,也确实给农业带来一定的面源污染以及土壤问题,如何在高产与减污之间,做出正确的决策,己然成为现代农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然而,极端的思想却在此时泛滥了,正如前文所说,吃饱了,就会无事生非,闲得没事,就有了说三倒四的时间。近一百多年的化肥历史,在人类寿命逐步提高的今天,却成了制造疾病,产生癌症的祸端。而除草剂与农药就更不用说了,更是成了万恶之源,罪不可赦了。真的是如此吗?谁又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已的正确与高明?没有,仅靠网传的谣言就轻率拍板定案,也未免有点太草率了吧。所以,莫以谣传当真理,理性判断要客观。信口开河不提倡,科学要有好态度。
可见,题主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意识问题,处理不好,会误导人的。也就是说,锄不锄地,用不用药,不是农业问题的关键。是坚持现代农业的丰收,还是回归原始农业的无耐,才是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课题。
上一篇:去红原大草原玩适合穿什么衣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