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防治柑橘的立枯病?
可湿性,粉剂,柑橘如何防治柑橘的立枯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防治柑橘的立枯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柑橘立枯病的防治首先应改善育苗环境,育苗时最好能采用无菌土营养袋育苗。没有条件用无菌土营养袋育苗的,苗圃应选择在土质疏松、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或做高畦栽培,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和前作是蔬菜、豆类的地块;精细整地;播种时可用5406菌肥拌种,覆土最好用河沙或无菌的底土,播种不宜过密。改在秋季播种,以避开发病高峰季节。
化学防治:发现发病时,拔除病株烧毁,并立即喷药防治。以后根据阴雨情况,每隔1~2周喷1次,连喷3~4次。有效药剂为15%消病灵水剂600~8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0.3~0.5∶0.6~1∶100波尔多液、50%甲基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敌克松原粉700~1000倍液等,均能起到防止此病蔓延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柑橘立枯病可能由多种真菌引起,其中以立枯丝核菌为主。这些病原菌都是土壤习居菌,多存在于10厘米内的表土层中,主要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或寄主的残体上越冬。
柑橘立枯病发生情况
病菌在土中可存活2~3年以上。寄主植物有数百种。由雨水及农事操作活动传播。高温、多湿,特别是5~6月间大雨或连绵阴雨后突然晴天,容易造成本病大发生。在排水不良和苗床透光不佳的环境中,病原菌侵染17厘米左右高的幼苗。土质黏重、整地粗放、排水不良、连作或前作为蔬菜、豆类等作物的土壤条件易引起发病;种子质量差、播种晚等也有利于发病。
品种不同抗病性不同
不同柑橘种类的抗病性以柚、枳、枸头橙较强;酸橘、红橘、摩洛哥酸橙、粗柠檬、香橙、金柑、甜橙、柠檬较易感病。一般苗木在出土后1~2片真叶时开始发病,苗龄60天以上不易感病。
柑橘立枯病症状
柑橘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初期,根、根颈或主干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环绕主干基部缢缩下陷,使地上部顶端新叶凋萎,全株自上而下青枯死亡。病部皮层腐烂,长出白色的菌丝,后长出灰白色至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柑橘立枯病的危害
柑桔立枯病是柑桔幼苗期的重要病害,引起砧木种子在播种、出苗过程中大量死亡,造成缺苗,影响苗木生产。
其一,病苗靠近土表的基部缢缩、变褐色腐烂,叶片凋萎不落,形成青枯病株,即为典型症状。此症状的发生率最高点占73.2%;
其二,幼苗顶部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定形淡褐色病斑,并迅速蔓延,叶片枯死,形成枯顶病株。此症状的发生率占15.5%;
其三,感染刚出土或尚未出土的幼苗,使病芽在土中变褐腐烂,形成芽腐。此症状的发生率占11.3%。
柑橘立枯病防治方法
对立枯病的预防应以地上及地下进行施药,效果才能明显。
(1)选择排灌方便、通透性较好的砂壤土作苗圃,避免连作。网棚播种,苗床基料必须播种1次更换1次,播种前基料进行消毒杀菌,用无菌土播种,培育实生苗作砧木,用营养筒(袋)繁育嫁接苗,使用的基料应腐熟、新鲜、配比合理,不用旧料,营养筒(袋)排列应有序,高于地面30∼50厘米,使排水良好。
(2)做好土壤消毒。覆盖用的河沙要清洁,或用火烧土覆盖。
(3)加强苗圃的土壤管理。幼苗出土后立即撒黑白灰(草木灰∶石灰=2∶1),及时排除积水。
(4)苗圃发生立枯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在发病部位撒施石灰,并全面喷杀菌剂等药进行防治,以控制其蔓延。药剂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3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0.3%~0.5%石灰过量式波尔多液等。此外,及时施用草木灰或生石灰,亦有一定防病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症状
立枯病病菌主要侵害幼茎和根颈,初期为暗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大后环绕嫩茎引致皮层腐烂,病部干缩,上部叶片迅速萎蔫,接着呈青枯状凋萎,又叫猝倒病。拔起病苗,可见根部皮层腐烂脱落,立枯病在苗圃中常连片发生,造成幼苗一丛丛、一片片地枯死。
田间常见的症状有3种:
(1)青枯型:病苗近土表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并环绕茎部缢缩腐烂。植株常自上而下叶片凋萎而不落,形成青枯病株。病部皮层腐烂后易剥落,仅留木质部。此时病部可见白色的菌丝体,后期还能长出灰白色至黄褐色如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2)枯顶型:苗顶叶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并迅速蔓延,造成顶部叶片枯死。
(3)芽腐型:刚出土或尚未出土的幼芽受到感染,使病芽在土中变褐腐烂。
2、发病规律
立枯病每年自种子萌发到苗茎组织木栓化之前发生,该病由多种真菌引起,其中以立枯丝核菌为主。这些病原菌都是土壤习居菌,多存在于10厘米内的表土层中,主要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或寄主的残骸上越冬。病菌在土中营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寄主植物有数百种,由雨水及农事操作活动传播。高温多湿,雨水多、光照不足,通风透光程度差等条件下容易发病。特别是5―6月间大雨或连绵阴雨后突然晴天,容易造成本病大发生。不同柑橘种类的抗病性不同,以柚、枳、枸头橙较强;红橘、香橙、金柑、甜橙、柠檬则较易感病。一般苗木在出土后1~2片真叶时开始发病。
3、防治方法
对立枯病的预防应以地上及地下进行施药,效果才能明显。
(1)选择排灌方便、通透性较好的砂壤土作苗圃,避免连作。网棚播种,苗床基料必须播种1次更换1次,播种前基料进行消毒杀菌,用无菌土播种,培育实生苗作砧木,用营养筒(袋)繁育嫁接苗,使用的基料应腐熟、新鲜、配比合理,不用旧料,营养筒(袋)排列应有序,高于地面30~50厘米,使排水良好。
上一篇:百合花谢后枝条可以剪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