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非瘟常态化,如何消毒更有效?
消毒剂,病原,猪瘟非瘟常态化,如何消毒更有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等),即使是健康的猪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中也存在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消毒前经过彻底清扫,可以大量减少猪舍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选择消毒药时,不但要符合广谱、高效、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且必须选择对猪只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强酸、强碱及甲醛等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药物,虽然对病原菌作用强烈、消毒效果好,但对猪只有害,不适宜作为带猪消毒的消毒剂。
3、正确使用消毒药品
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与要求配置消毒药液,药量与水量的比例要准确,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浓度,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严重者还会引起不良后果。比如饮水消毒要严禁任意加大消毒药的浓度,这样做虽然有效的杀灭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也能杀灭或抑制猪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猪只腹泻或继发肠道疾病。
4、配制足够的溶液量
足够的溶液量:带猪消毒应使猪舍内物品及猪只等消毒对象达到完全湿润,否则消毒药粒子就不能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而发挥作用。进行消毒的药液用量最低限度是0.3L/m2,一般为0.3-0.5L/m2。
5、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消毒的时间:带猪消毒的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较好。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为了减缓消毒所致舍温下降对猪只的冷应激,要选择在中午或中午前后进行消毒。夏秋季节,中午气温较高,舍内带猪消毒在防疫疾病的同时兼有降温和除尘的作用,选择中午或中午前后进行消毒也是科学的。况且,温度与消毒的效果呈正相关,应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工作。
消毒的频率:一般情况下,舍内带猪消毒以一周一次为宜。在疾病流行期间或养猪场存在疾病流行的威胁时,应增加消毒次数,达到每周2-3次。
6、雾化要好
喷药物时,要保证雾滴小到气雾剂的水平,使雾滴在舍内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既节省了药物,又净化了舍内的空气质量,增强灭菌效果。带猪消毒不但杀灭或减少猪只生存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而且净化了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夏季兼有降温作用,控制疾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手段。
7、消毒时消毒药物要现用现配
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用完,如果配好的消毒药物放置时间过长,会使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或完全失效。
8、消毒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眼镜、胶靴、工作服等,以免消毒药液刺激眼、手、皮肤及粘膜等。同时也要注意消毒药物对猪群与物品的伤害,安全第一。
9、有条件的猪场,消毒后应该采取样品进行消毒效果的检验,以便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
10、消毒液作用的时间要尽可能长,保持消毒液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一般半小时以上效果较好。
11、猪场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要2-3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因长时间使用病原微生物会产生耐药性。
12、消毒过的猪舍,猪进栏前1-3天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否则,将烧伤猪蹄。
总之,消毒是疫苗免疫与药物防治的有效补充,是猪场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措施,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贯穿于规模化养猪模式下的全部生产环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双击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日常而言用洗手液洗手。
对牲畜方面,应该保持圈内干爽,及时清理粪便并消毒。
对于肉制品而言需要购买合格来源的肉制品,同时对肉应该进行适当消毒,烹制方式也尽量进行煮熟后二次烹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瘟常态化,看到这句话真是让人无语又无奈呀,好好的神州大地养猪市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弄得遍体鳞伤。
可是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十四亿的人口大国没有猪肉肯定不行。咬咬牙该养还是要养的,只是要做好消毒预防工作。
首先是选用消毒药::非洲猪瘟病毒容易被脂质溶剂、洗涤剂、氧化剂灭活,而且对时间和温度比较依赖的消毒剂如碘溶液或者其他的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等抵抗力差。我们在选择时按照这几种选择,具体如戊二醛+癸甲溴铵喷雾消毒,碘,碘化钾对猪群和料槽带猪消毒。提前半月就要喷雾消毒,犄角旮旯都要,不能留死角,包括工作人员的进出。养殖过程对粪便尿液也要进行火碱喷洒消毒。
总之预防非瘟不可掉以轻心。
上一篇:七个月的孕妇早上吃了小米粥下午就吐了出来,宝宝没有吸收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