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方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中国有许多方言,是不是说明人们都是由不同宗族发展来的?
方言,语言,汉语方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中国有许多方言,是不是说明人们都是由不同宗族发展来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方言有传承性。若一个地方很少有外来户,或者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则原来的方言会一直传承下去。比如客家人。
第三,方言有互溶性。当操A、B两种方言的人人数相差不悬殊时,两种方言会相互影响,若干年后此片区的通用语言即不是A方言,也不是B方言,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C方言。
第四,方言有屈从性。如果执政当局强力推行(或倡导)某种语言,则这种语言会快速漫延,原来的方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例如上古、中古时朝庭推行“雅言”,雅言就了官府和学界的通用语言。又如如今推行普通语,普通话成为全国通用语言,方言受到抑制且某些发音也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第五,方言有从利性。从古至今,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利益,说话会向某种话言靠拢。例如古代中原政权的边塞地区少数民族逐渐汉化,逐渐遗忘了原来的语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尤为突出。汉语按方言分为两大类:官话方言和其他六大南方方言,官话由于和通用语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方言,即现代汉语,英文称作Mandarin-Chinese。其他南方方言没有官方语言地位,除客语、闽南语、粤语、北部吴语之外,其他都没有规范化,处于衰落,消失的境地。除了闽语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汉语特征外,其他都和广韵能对应起来,属于中古汉语后裔。客语、赣语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汉语的北朝汉语后裔,而吴语、湘语可能是南朝汉语的后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言应该说是民族迁徙和交通阻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汉语方言的原始基础是黄河流域的汉民族语言,汉民族从西部向东向南逐步拓展。在农耕时代,到达一地落脚之后就在那里定居,由于山河阻隔,所说的语言就渐渐分化,形成了纷繁的方言。可以观察得到:越是交通不便的地区,方言的分歧就越大。对方言有兴趣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个乡,东乡和西乡的话也有不同的。
这是一个粗线条的叙述。实际上的情况又复杂得多。但事实恰恰与题目说的相反,汉语就是汉族的语言,DNA证据表明方言分歧很大的人群的基因图谱是一致的。而许多地方口口相传的家族史也都说自己是从“老槐树底下”迁过来的。
汉语方言里可能找到异族语言的痕迹,这并不表明这个地方的人是异族人的后裔。这些,更大程度上是汉族与其他民族在同一地区有过共存和接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北京话里有很多满语遗存。因为满族以北京为京城三百年,不可能不留痕迹,而北京话仍然从根本上就是汉语。南方吴语里也有古越语的遗存,这些痕迹现在称之为侗台语遗存,因为这些话的原主人两千年前就被南下的汉人赶到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去了。所以吴语仍然是汉语。
上一篇:非洲猪瘟危害有多大?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有效杜绝传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