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圆球,环流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得妄心死,明心可见性。
唯有妄心歇,佛果才得证。
“妄心一歇,歇即菩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这些答案中有很多中肯之言可以了解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因为语言文字会产生歧义,还有就是每个人理解程度不同,对表达者的要求也不同。
用指指月,要见的是月。
心灵的修炼是艰辛的实际功夫,这是超凡入圣的必然之路,稍加不慎,就可能走向歧途,这也是修者多,得法者少的原因。
正确道路是找到好的老师、师父,请其传授和指导。
看菜谱做菜,会成为好厨子的,但很难成为食神。
修行还有个前提,就是先要好好做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性,只与自我有关,与自我之外的任何存在都无关,无论是具体存在还是抽象存在。心性要与外在交互交流,必须通过自我的具象,不可能直接与外交互。心性的直接交互对象,只有自我。
因此,要明心,只有自我明之;要见性,只有自我见之。
你要问如何见?那你更问不着别人。你的心在哪性在哪,只有你自己才是真正、唯一知道,别人无法直接交互到你的心与性,因为人家自己有心性。就好像你也无法直接交互到其他人的心性一样。
我现在要回家,先向东北走20米,下楼梯,再向西走300米,上公交,到站下公交,再向南走300米,上电梯。那么,你能如此回家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达到无私无我有德智体貌全优之人的心境才能明心见性。正念的清净心才能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心见性”不是用语言和文字就能解决的,经典虽然是由文字构成,但文字的本身并不是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寻找答案的航标,所以要解决“明心见性”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明心”即“见性”
“明心”和“见性”是一回事,“心”即是“性”,一个明白了,另一个自然也就见到了,只是站在主与客的角度假说,可以姑且将我们生命中这个能知的功能称为“心”,而我们这个心可以去知的那个对象称为“性”,但是要再强调一下,这个只是假说,目的是为了方便理解。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根据经典里面的记载,如果真到了“明心见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既没有能知的“心”,也没有所知的“性”,这二者是完全重合的。
这就好比是两滴水,在它们没有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是你,他是他,了了分明,这时候让一滴滑向另一滴,然后两滴变一滴,这时候你再想分出谁是主动的那个,谁是被动的那个,就做不到了,因为它们已经完全融在了一起,没有彼此之间的区别了,“明心见性”就属于这种情况。
“能知”的心
上面介绍了“明心见性”时的情景,经典里面的说法,叫“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文字境界很优美,呵呵,但是没有用,真要到这种境界,是不能靠文字的。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明心见性”的时候不分彼此,那只是终点上的事情,我们现在毕竟还没有到终点,甚至可能连起点还没找到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分彼此,而且还要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找到起点,才有机会迈出第一步。
其实“明心见性”的起点,就是我们这个能知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功能,只不过不知道好好利用罢了,整天用它来想东想西,天马行空,结果到头来空到人间走一回,也许我们会取得一些其它的成就,但最根本的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向哪里去——却可能边都没挨着。
所以若想“明心见性”,就要善用我们的这个“知”,所以唐代华严宗的五祖,圭峰宗密大师有一句话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真是一语道破了绝密天机。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这句话妙就妙在一语道破,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是一点不假,你明白了,就这一个字,终身受用不尽,祖师传道就是这样,毫不拖泥带水,据说当年虚云长老上堂说法,也是一句“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然后云板一拍,下堂走人,就这么干脆。
既然人人都有这个能知的功能,那为什么有的人“明心见性”了,有的却没有呢?问题就出在这个“知”上,那是因为“知”的不够专一,“知”的不够有力,这又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太散了,就象阳光,虽然温暖,但不够灼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