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铃薯疮痂病如何防治?
疮痂,马铃薯,土壤马铃薯疮痂病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放线菌
表现症状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侵染块茎,先是在表皮产生浅棕色的小突起,几天后形成直径0.5厘米左右的圆斑,病斑表面形成硬痂,疮痂内含有成熟的黄褐色病菌孢子球,一旦表皮破裂、剥落,便露出粉状孢子团。根据病斑形态可分为突起型疮痂病和凹陷型疮痂病。
病原
马铃薯疮痂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是链霉菌,在适宜土壤中可永久存活。病菌侵入植株后,地上部分看不到症状,但薯块表面会出现疮痂。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或碱性的地块易发病,发病后病菌能在土中长期残存。
发病规律
块茎膨大期连续阴雨,土壤湿度大易引起发病。
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开始在薯块表面生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或合并成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入,边缘凸起,表面显著粗糙.呈疮痂状。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土中容易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
2、重病区与谷类作物实行4~5年轮作。
3、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多施酸性肥料和有机肥,不要用带病薯块和植株沤肥。
4、加强田间管理,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期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排出田间积水。
5、为防止种薯带菌,可在催芽前用0.2%甲醛溶液(40%甲醛50毫升兑水1000毫升)浸种10~15分钟,或用0.1%对苯酚溶液浸种15分钟进行种薯消毒。
药剂防治:
预防用药:方案一:奥力克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二:奥力克细截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发病初期:方案一:奥力克细截5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二:奥力克细截50ml+奥力克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
方案三:奥力克细截50ml+奥力克速净30ml,兑水15公斤,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发病中后期:奥力克细截50ml+ 25%叶枯唑20—25g, 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铃薯疮痂病是世界性难题,被誉为马铃薯的癌症,很难被彻底治愈,目前在我国有逐年发展之趋势。马铃薯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质大为下降,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一、马铃薯疮痂病的症状表现
马铃薯受害后,薯块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后扩大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斑块直径5~8mm,很少超过10m。病斑分网纹状和裂口状两种,其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斑块有的凸出1~2mm,有的周围凸出,中间凹陷,凹陷的病斑为暗褐色或黑色,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块茎。
二、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规律
(一)病原
马铃薯疮痂病是细菌性病害,由放线菌疮痂链霉菌侵染引起,属好气性细菌,病原物属放线菌。菌体丝状,有分枝,极细,尖端常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圆筒形,大小1.2~1.5×0.8~1.0μm。
(二)发病原因
1. 品种因素
马铃薯疮痂病多发于马铃薯白色薄皮品种,而褐色厚皮的马铃薯品种抗病原菌侵袭度较强,但若对次品种改良极易被病原菌侵袭。
2. 营养因素
若土壤中硼、钙肥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极易导致马铃薯发育不良、抵抗病原菌能力下降,进而发生马铃薯疮痂病。
3. 土壤因素
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温度为25~30℃,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环境极易发生,河滩等水源充足地区病原菌快速繁殖往往发病较重。长期施用单一化肥可造成土壤碱性增大,有利于疮痂病病原菌生存和繁殖,而不利于拮抗有益微生物存活。
三、马铃薯疮痂病的传播途径
马铃薯疮痂病病菌可通过薯块表皮、气孔、芽眼以及伤口在块茎上寄生繁殖从而危害,总结下来其传播途径一般有以下三种。
1. 带病种薯传播
病薯播入土壤后,使土壤带菌,带菌土壤中的病菌由健薯皮孔或伤口入侵,使健薯染病,染病可再次借助风雨或小昆虫活动,以孢子进行初侵染与再侵染。在防治得当的情况下,当年当季不会形成危害;在防治不当的情况下,当年当季就会形成危害。
2. 染病土壤传病
马铃薯疮痂链霉菌可在土壤里存活和越冬,亦可在土壤中腐生。马铃薯结薯后,土壤中病菌可从薯块的皮孔或伤口侵入,使薯块染病,而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马铃薯收获后,土壤中的病残体可不断繁殖,其存活时间长达十年之久,难以根除。
3. 染病有机肥传播
带有马铃薯疮痂链霉菌的农家肥施入土壤后,可使薯块染病。减少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要完全腐熟有机肥,减少薯块染病机会。
四、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措施
(一) 农业防治
1. 选育抗病品种
筛选、培育抗疮痂病的马铃薯品种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生产上,最好选褐色、红色、厚皮品种。
2. 选用无病种薯
种薯带菌是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马铃薯生产中,一定要严把种薯调入关和种薯消毒关,选用表面光滑完整、无病的薯块做种薯为宜。
3. 深翻田块
冬季深翻土壤,耕地深度达到25~35cm,深翻后使土壤冻晒,以破坏病菌滋生环境,达到杀灭土壤中的病菌之目的。
4. 实行轮作
马铃薯属于茄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轮作时避开茄科作物,与豆科、百合科、葫芦科作物轮作较好。长期发病的地块,即使发病较轻,也应停种几年。
5. 施用腐熟有机肥
马铃薯播种时增施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绿肥,可抑制发病。
6. 土壤水分管理
抬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若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减轻发病。
(二) 物理防治
在马铃薯贮存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对其进行熏蒸可较好地防治疮痂病的为害,降低发病率,是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 化学防治
1. 土壤处理
选用45%五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药0.5~1kg,也可用疮痂净进行土壤处理。
2. 种薯灭菌
用0.25%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即40%甲醛的药液100ml兑水20kg,浸种2小时;或用对苯二酚20g兑水20kg配成0.1%溶液,播前浸种35分钟左右,取出阴干后再切成块播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需要注意的是切种薯的刀具一定要消毒灭菌,否则发生二次污染。
3. 叶面喷雾
马铃薯发生病害后,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上一篇:招商银行信用卡额度是1万的,一天或者一次最高可以刷卡多少金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