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好对策?
孩子,现在,学生为什么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好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好对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动不动就看到一些孩子跳楼自杀的新闻,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的竞争压力变大了。现在三天不出门,世界都变样,一天不上网,都感觉与世界脱轨了。每个人都活在一条快速通道上,你只有不停地往前走,哪怕你走慢了,或是走累了,都感觉没地方歇脚,担心被人挤下去。
其次是周围人(父母教师同学朋友包括自己)期望值比较高,攀比心重。有些父母自己因为总总原因与梦想擦肩而过,所以希望孩子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希望自己的孩子争气,能成为别人嘴里夸赞的孩子,这样才感觉自己没有白活。
第三就是抗压力能力弱,承受力差。以前是一对父母带几个孩子,现在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对孩子的保护太好了,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受一点苦,这样会造成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特别弱。在家里有亲人的保护,可是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家人不能时刻保护他,所以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很悲观地面对,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又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结果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走上极端之路。
第四社会的舆论导向有些是不正确的。比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等。所以才会造成家长的恐慌心理,孩子的紧迫感。而没有让孩子意识到个体存在差异,人的起跑线是不同的,学习哪是什么快乐的事情,它本来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所以家长社会要给孩子灌输这些思想,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只要努力了,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第五就是我们的教育也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有缺陷。就是过分地在乎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教育,健康教育。
那对面这样的现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第一最重要的是家长首先要改变观念。经常看到身边有一些父母逼迫孩子,等孩子出事后才去后悔的例子,与其事后后悔,为什么不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呢?作为孩子,可能最在乎的也是家长的态度。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
第二就是学校教育要改变。不仅要抓成绩,还要抓思想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的教师,多开展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三就是加强舆论方面的导向引导。人活在世上,就像爬山一样。能站在山顶的是少数,有的人只能站到半山腰,有的只能站在山脚,还有的人可能永远都留在山谷。不管停留在哪里,只人努力认真地生活,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认真生活,不负韶华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已经是很普遍的了。对此我们谁该重视?谁该反思?
至于怎么解决那不是一个普通人能提出有效建议的。即使您能提出有见地的建议,也是同现行生活冲突!
1.学生是什么?曾经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才……那现在学生是什么?谁还记得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才?
2.学校是什么?曾经说,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场所!现在谁还说学校是给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地方?
3.教师是什么?曾经说教师是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园丁!如今教师是什么?可记得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4.家长是什么?家长的教育是什么?
以上几个问题,用“曾经”二字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方针与方向:为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培养后继力量!
而现在呢?教育方针五花八门,一切以“物质至上”为目标,目的!一切以“出人头地”的腐朽思想为方向,一切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导向……如此之下的狭隘的教育目标、方针、方向怎么可能有好的学生?好的老师?好的学校?
曾经的家长教育孩子是先他人后自己,学习的是雷锋精神,尊重老师……如今呢?争权益,维权益……老师说不能说,骂不能骂,更不敢说打……
……
如此的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有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再看看我们的传播媒介和那些“大爷们发财的做法”,用网络游戏刺激了多少孩子?
一个没有正确目标、理想、信仰、方向的生活谁能知道往哪儿走?一个只是嘴上说说的方向,而现实却是不管不顾的生活,谁知道该怎么做?理论与现实如此大的反差谁能解决的了?
所以说您提的“有什么好对策?”,只是闲来无事的无聊的问语。而我叨叨叨的一大堆也只是污人眼睛的废话!……
其实说简单简单,说难难于上青天……
“方向”!
顶用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一:社会潜意识
二,养成好的社会风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我不是搞教育工作的,我还没有体会到有这个现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