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父母,自己的怎样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感恩之心的有无,对于一个孩子的人生,关系巨大。同样一件事,有感恩之心的人,会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而无此心的人,则会用充满阴暗的目光去审视。长期来看,这两种人的人生会截然不同。
身为父母,相信谁都不想培养一个白羊狼,都想培养一个拥有感恩体质的孩子。
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拥有越大的本事,越会成为一个坏才,甚至还不如没有本事。
现在的小孩是幸福的,衣食无忧,但同样也存在各种隐患。呼风唤雨,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他们从未像上一代的我们一样。
体会过生活的不易,赚钱的辛苦,父母的艰辛,所以在身体力行的影响方面,我们是有欠缺的。
但小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而老人的思变性很差,为什么有时候在明白的道理,跟父母讲也是很难的。
就比如疫情期间,劝老太太们出门带口罩,可比劝一个孩子穿秋裤难多了,固有思维模式已成定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怎么去培养感恩体质?
都知道拥有感恩体质很重要,但怎么去培养是关键?
讲一个我父母的成功案例吧!
我家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印象里每年吃肉的次数都少之又少,逢年过节,家里才舍得买一些肉和菜。
每次眼巴巴得馋得直流口水,却依然得等奶奶、爷爷等长辈吃完才能下筷,我弟有几次 想偷吃,都被我妈明令禁止了。
当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还有更多其它细节,比如别人对我们的好,我妈会一一记在心里,家里有好吃好喝的东西,都会第一时间派我和弟弟给人送去。
在相处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喜欢占便宜,别人对我3分好,我对别 人要回5分好。
我和弟弟从小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上从来没用我父母操心过,而父母也从未教育过我们要孝顺老人,待人真诚过 。
我们的感恩体质是自小习得的一项本领。 现如今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做得更多的也是用行动去带动、感染。
比如,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我第一时间都会先问婆婆要不要吃,备好放在离婆婆、公公最近的地方。
即使她们多数情况下不吃,但我也一直这么做。而且越是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我自己越要吃一口,从不会让他们觉得,因为爱,所有好东西都必须留给他们一个人吃。
当然还有好多情况,就不一一细说,而家长需要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发现自己的感恩体质,然后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教育的真谛是一个真情实感表露、持续自律、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感恩体质的培养,我觉得贵在不要言教,要身教。口头沟通往往是你把你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让他跟着你学,不是要他听你的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着高的期盼,希望他长大能有出息。热爱生活的人,可是你知道吗,也许你无意间的几句话,就会让之前的感恩教育全部作废。那么,在教育中家长要禁忌哪三句话呢?
一、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想让孩子懂得感恩,首先自己就要有感恩的心,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不满嘴的抱怨,对帮过自己的人充满感激,这样孩子才能愿意接受感恩的教育。如果爸爸妈妈之前做的不到位,那么就在这感恩节之际和孩子一起领略感恩的魅力吧!
2、给孩子东西要延迟
孩子每次有什么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想要的东西不要给的太及时,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要让他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这个东西。
经过自己的争取所得到的东西,孩子方可明白在父母的怀里是多的地幸福。再就是别太轻易向孩子承诺,也不要给予他们太充足的物资。为他们在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在心里会让他们有一种得来太容易的错觉,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3、不要总想着给孩子好东西
好东西都给了孩子,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4、不要有太多的付出
对孩子不要太过于保护,过度的保护会让他们没有锻炼的机会。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心理感觉,还何来感恩之心。
5.让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回报
当宝宝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父母的首要责任不是教他们如何念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6、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然面,下班回到家中会尽量掩饰自己的疲惫与不悦。让他们不会感觉到压力。其实,父母可以时不时地跟孩子说一说心中的烦恼,孩子慢慢也会从中体会到父母们的不易,从而就会形成一种感恩的心。
二、感恩教育要远离的3句话
1、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细心呵护,关怀备至。而按照常理,现在接受关心的一方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东西还没开口,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宝贝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
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宝贝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总是太急着满足宝贝。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宝贝才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易,才懂得珍惜。
2、我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都白费了!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宝贝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孩子想要的并不是父母们所给的,甚至是宝贝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宝贝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宝贝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宝贝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宝贝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家长跟孩子应该保持朋友关系。
3、爸爸妈妈这么累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除了明白宝贝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要求回报的,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上一篇:同样沿海,为什么江苏浙江一些地方的海是黄的,而海南一些地方的海却是蓝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