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犊牛育成料用什么最好?
犊牛,瘤胃,饲料犊牛育成料用什么最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犊牛育成料用什么最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牛的消化系统和消化特点
1、消化特点
(1)口腔 牛没有上切齿和犬齿,吃草采食依靠上牙床和下切齿,嘴唇和舌的配合来完成。牛的唾液量很大,成年牛一天可达150升。唾液中含氮(尿素和粘蛋白)、磷和钠,为瘤胃微生物提供大量养分,还是重要的缓冲物质,对瘤胃PH值有重要意义。
(2)胃 牛消化系统和消化的最大特点是牛有四个胃,即从前往后依次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牛胃中的内容物占整个消化道的68%~80%。网胃和瘤胃没有完全分升,但功能有所不同,网胃的功能是把采食的食物送人瘤胃或瓣胃,反刍时把食糜倒回食道。皱胃的功能则与单胃动物的胃无异。牛的前三胃在犊牛吮乳阶段发育很不完全,这时的消化主要靠皱胃。一旦牛开始吃固体饲料,前三胃迅速发育,至6-8月龄,逐渐发育完善。因此犊牛的消化营养和成年牛有很大不同。营养物质在动物内的消化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三种,微生物消化是决定动物是否以青、粗饲料饲粮主要结构的基础。牛除了具备与猪、禽相似的物理、化学和后消化道的微生物消化方式以外,瘤胃、网胃和瓣胃特别是瘤胃强大的微生物消化就决定了牛必需以青、粗饲粮为主。瘤胃微生物区系由已知的60多种细菌和纤毛虫组成,在一毫升瘤胃内容物中,大约有细菌100亿个,纤毛原虫100万个。正是这些强大的瘤胃微生物完成了牛70%以上饲料的消化。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微生物区系中存在大量的纤维、半纤维分解细菌,使牛能充分消化青、粗饲料中的纤维性物质,并通过微生物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自身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3)食管沟 在食管的末端有一个皱褶结构,当它关闭合拢时便形成一个由食管至瓣胃的管状结构,称食管沟。当犊牛吮乳时,食管沟便关闭,乳即由食管直接进入皱胃,而并不进入瘤胃、网胃,使之免受瘤网胃内微生物的分解。食管沟的闭合为反射性,由吮乳的刺激或液体中的固体悬浮物刺激而引起。育成及成年牛吃固体饲料,食管沟不再起作用。
(4)反刍 就像一种有控制的呕吐。它是通过各胃室有节律的收缩,使吃下的食糜返回至食管,液体回到胃中,粗的固体料即回到嘴中被再次咀嚼,然后再咽下。牛一天反刍的时间长达7-8小时,粗饲料或饲料纤维含量高时,反刍时间要长些。
(5)嗳气 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通过瘤胃上部囊的收缩,促使气体向上或向下行。上行气体使食管膨胀,气体由嘴中排出。
2、牛饮水量及水的质量
牛一天的饮水量决定于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有采食饲料的水分含量和环境的温度。据试验,肉牛每天约要饮其体重3%~9%的水,夏天可能更多些,冬天可能还要少。泌乳牛每采食1Kg干饲料需增加饮水1-1.8Kg水。犊牛出生后最初21天,每天要饮水1-1.5Kg,当采食干饲料后,饮水量要增加,每采食1Kg干饲料需增加饮水6-8Kg。
水是机体、乳汁的重要成份,水占乳的80%以上,是产奶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限制乳牛的饮水量会导致产奶量减少,而母牛缺水时遭受的损害比缺乏其他营养物质更为迅速和严重。大多数地区都容易获得水,费用很低,因此,限制牛饮水是最不明智的,应该使牛随时都能喝到大量清洁的饮水。
水质会影响牛的饮水量。水中固体物的含量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好的水质,水中溶解的固体物量不应高于2.5g/l,如高于10g/l,就不宜作饮用水。水中氯化钠的浓度如达2%,就会中毒。水中更不应该含有毒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氟、铅、砷和杀虫剂。此外还要防止牛饮用有大量深绿色藻类生长的水。目前至少有6种藻类已证明有潜在的中毒因子。饮水的温度也会给牛的饮水量和生产性能带来影响。冷天如对水加温可以增加乳牛饮水量。在高温天气(30℃以上),牛则需要喝凉水。
(二)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满6月龄从犊牛舍转入育成牛舍,进入育成牛阶段,时间为6-12月龄的快速生长期,一般在12-18月龄开始进入发情期。由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牛生长发育的特点及消化能力不同。因此,在不同的阶段饲养措施也各不相同。
1、6-12月龄阶段的饲养管理
此期是牛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度和长度方面急剧增长。前胃虽然经过了犊牛期植物性饲料的锻炼,已具有了相当的容积和消化青、粗饲料能力,但还保证不了采食足够的青、粗饲料来满足此时的强烈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同时,消化器官本身还处于强烈的生长发育阶段,需继续锻炼。因此,为了兼顾育成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并促进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完善,此期饲喂的粗饲料应选用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加工过的作物秸秆等可作为辅助粗饲料少量添加,同时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一般而言,日粮中干物质的75%应来源于青、粗饲料,25%来源于精饲料,此时期育成牛长高长长速度快,需要大量的钙磷沉积于骨骼,最好选用育成牛专用饲料。在放牧状况下,如果牧草状况良好,日粮中的粗饲料、多汁饲料和大约一半的精饲料可被牧草代替;在牧草生长较差的情况下,则必须补饲青饲料。青饲料的日采食量:7-9月龄母牛为18-22 Kg,10-12月龄母牛为22-26 Kg(同龄育成公牛则在此基础上加3-6 Kg左右)。
2、12月龄至架子牛(母牛为初次妊娠阶段)的饲养管理
此阶段育成牛的消化器官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生长强度在1 8月龄后逐渐进入递减阶段,但日增重在良好的饲养水平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利用好的干草、青贮饲料、加适量精料就能满足牛的营养需要,使日增重达到600-800 g。但在优质干草、多汁饲料不足和计划较高日增重的情况下,则必须每头每天加喂精料2-3 Kg左右,并要注重钙磷的添加。在放牧条件下,如果牧场生产力不足,也必须给牛补饲青饲料,青饲料日喂总量(包括放牧采食量)为:13-15月龄育成母牛26-35 Kg;16-18月龄育成母牛30-35 Kg;18-24月龄育成母牛35-40 Kg(同龄育成公牛则在此基础上加5-8 Kg左右)。
综上所述,培育育成母牛应利用大量的粗饲料,少量的精饲料,以促进母牛消化器官的发育和高产性能的形成。
(三)育成牛的管理要点
1、新进的牛应先隔离圈舍观察15天,防止疫病传播。隔离观察期间分群,根据牛的体重、年龄、性别将其相近的牛进行分群重组。
2、隔离期间防疫驱虫健胃。驱虫前一天晚上自由饮水,不喂草料,第二天早晨根据牛的体重计算出用药量,逐头进行驱虫,驱虫药物可选用清虫佳、虫克星,丙硫咪唑、左旋咪唑,抗蠕敏等。一周后再进行一次驱虫。驱虫2-3天后,健胃用键胃散(也可用人工盐、大黄苏打片加酵母片)对所有牛进行健胃,随着牛体况的恢复和对环境的适应,逐步添加精饲料。按免疫程序防疫,实施卫生措施,杜绝牛病损害、致死牛只和疫病在场内传播。。
上一篇:5G时代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在5G时代什么产业发展前景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