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校园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你最难忘的?
我的,老师,学校校园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你最难忘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校园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你最难忘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泰山之阳话教育”,专注回答教育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也欢迎您能为我点赞,评论,转发,让我们一起探讨最好最成功的教育。
我曾做了16年学生,又做了15年高中老师,在这里我就谈谈我的学校生活:
我的小学是上世纪80年代在蒙山下的一个山村小学上的,在夏天,经常遇到山洪去不了学校就得停学。那时的小学老师并不布置什么作业,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亲近大自然。记忆深刻的是,学校旁边山溪里的水是清澈得可以倒映蓝天的,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小溪里的鱼儿和我们一样快乐,在干干净净的水里自由游弋;学校后面的山上,四季花开,瓜果飘香,更是我们的乐园。
当时,没任何学习压力。课间渴了,我们就拿个瓷缸子直接去河里舀水喝;课上累了,课间就去小溪里抠螃蟹、捉鱼;放学后,我们会在山坡上捉蝈蝈;休息时,我们就漫山遍野追蝴蝶……虽然没有纸面作业,但老师会布置勤工俭学,说白了就是劳动作业,并要上交劳动成果的——几乎每个周末或者节假日都有类似作业。比如,我们有时得按要求去山上捉蝎子,进山里采草药、捡松斗。劳动成果交给学校后,学校会把它卖掉再给我们购置学习用品。
五年小学,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走过,当时九年义务教育贯彻得并不彻底,小学同学很多毕业后就开始辍学打工或者回家务农了。小学同班同学只有十几个同学继续去了镇上的初中读书,后来十几人可能也只有我和我堂妹考上了大学:一个毕业后在重点中学做了教师,一个毕业后成了市人民医院的医生。
我上初中是1993年,学校离我家15公里的样子。当时的我只有12岁,个头还不到1米6。家里只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我因刚学会骑车,坐在座位上脚都够不到“脚蹬”,父亲自然不放心我自己骑车上学。于是,我和堂妹两个人,背着满满的书包,提着妈妈准备好的整整能吃一周的大捆煎饼,每周一个来回步行了一年多:夏天汗流浃背,冬天顶风冒雪,13岁前就这样读完了初一。
最惨的是,夏天饭菜往往吃不到周三就馊了,当时又没有电话通知家里来送,有时饿着,有时跟同学借着吃。好在后来,学校建了食堂,家里可以用小麦换饭票,我的初中求学岁月才慢慢舒服些了。
但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在有限的环境里,得到了最充足的锻炼:学校的板报都是我出,在那个几百人的初中算是学校的小名人,经常被路过的校长表扬;学校每次在操场举行汇演,我都是做主持人,很多同学都羡慕的不得了;我受历史老师鼓励开始练习书法,在一次全县书法大赛中曾获县十佳书法少年称号,受到了莫大激励。
最感激的是,班主任刚大学毕业,把我当作了忘年交。他也曾打过我耳光,但我不恨不恼反而很感恩;他曾偷偷在他宿舍教过我喝啤酒,我一开始很错愕,但看他信任的眼神后一饮而尽。说实话,截止到2017年,我20多年里都没再见过恩师,因为他早已考了博士,在外省一所著名大学里做了研究生导师。直到17年冬天,我因参加一个会议到了老师所在城市,师生再聚,难免把酒言欢,聊起过往,师徒当桌竟至于潸然泪下。
我所在的初中学风不是很好,当时懵懂,对很多成人世界的事一无所知。但亲眼见到很多男同学打架、喝酒、吸烟、偷盗、欺负女生被学校开除,还听说一个女同学辍学是因为怀孕了。在那样的环境中,升学率自然就一般了,我们班毕业时只考了四个高中生。另外三位都是我的好兄弟:一个从政,现在是我们老家的父母官;一个经商,是西南某省著名企业家;一个是银行行长,和我在一个城市。
我1997年考到县一中开始读高中。在这里,我才知道我的成绩根本不算优秀。已受不到老师的重点关注,成绩也经常不尽人意,这都曾让我非常苦恼。但高二后,我逐渐自信起来:高二全校元旦晚会,我自创的校园剧登上了舞台,我既是编剧,又是主演,让无数师生看了热泪盈眶;紧接着,学校书法比赛,我的软笔作品获全校一等奖;1999年,我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了银奖,当地媒体甚至用标题新闻为我作了报道。在那个年代,全国的作文比赛很少,比赛全靠兴趣和爱好,也没有后来因自主招生给比赛带来的各种铜臭气和功利色彩,其含金量自然还是比较高的。这些经历,又一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鞭策,以至于考上大学我就报考了中文系。
大学里,我遇到了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老师。我的两位普通话老师,曾不厌其烦地面对面指导我的普通话发音,领我走上了别样的大学生活。后来,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参加了两位老师做导师的学校话剧社,在那里我做剧务、当导演、登台做演员,写剧本、创作演讲稿、做舞台设计,演讲、朗诵、辩论,演小品,受到了无比充分的锻炼,后来我也顺利地做了话剧社社长。2002年,我组织70多位演员把话剧《茶馆》搬上了校园舞台;2003年,我组织社员带着原创作品赴省会参加全省校园剧大赛,力压艺术院校表演系的选手获全省一等奖第一名。
另外,所在大学校报的孙老师、庞老师见我喜欢写作,就把我介绍到校报做了学生编辑,在那里我学会了画版,懂得了如何编辑报纸,并开始学习新闻、通讯、评论等各类新闻体裁的实践性写作,进一步锻炼了文字处理能力。
我的辅导员周老师和王老师,还吸纳我进了学生会,当了一年学生会副主席。在那里,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师哥师姐,初步锻炼了工作能力,进一步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后来,大学毕业后,那些在舞台上一起走过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很多去了省市电视台做了主持人,还有一个同学受大学一起演出经历影响考了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最后签约煤矿文工团成了专业歌手。剧社和学生会的同学也很多选择了从政,还有一部分选择了创业,而我选择去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做了老师。
说实话,毕业时,就业选择余地还是有的,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做老师。但我觉得,老师最大的价值就是传递——我曾遇到了生命中最好的老师,而我也要把自己所获、所得传递下去。为此,从没后悔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
上一篇:企业如何确保落地OKR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