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是如何在盛夏觅得一片清凉的?
冰窖,硝石,冰块古人是如何在盛夏觅得一片清凉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人是如何在盛夏觅得一片清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冰鉴
冰鉴是中国古代原始的“冰箱”与“空调”的结合体。
内部一般分为两层,一层用来盛放冰块,另一层则用来放蔬果和酒水。
冰鉴上方有开口,在冰镇食物的同时,还可以让冷气散发出带给人清凉感。
最早的冰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诞生了,那时的冰鉴由青铜铸成。
到了明清时期,冰鉴多以黄花梨木或其他红木制成。
除了更轻巧方便外,木质结构的导热性更低,冰块融化得更慢,同时便于雕刻,因此这些木制冰鉴大多精美。
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
炎炎夏日,来一杯冰酒,或者是来一些清凉甘甜的瓜果,实在是莫大的享受。
冰窖
那么,在夏季那么高的温度下,那些冰块哪儿来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人另一项伟大的生活发明,冰窖。
在我国北方,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会在冬天收集许多天然冰,然后深藏在温度较低的地下室里,这便是冰窖。
《诗经·七月》中便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的真实取冰场景。
通过大量冰的堆积,使得冰窖内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
然后覆盖上大量的稻草、枯叶等隔热介质,以减缓冰块的融化。
原理与我们小的时候常见的,用棉被盖住冰棒保持温度一样。
但即便是如此,每到夏天冰窖中的冰块仍然会融化三分之二。
因此,一般冬季冰块的储藏量会是平时用量的三倍以上。
硝石制冰
能够拥有冰窖的家庭必定非富即贵,而且在我国广大的南方往往是常年不结冰,那么南方的冰块又从哪来呢?
唐朝末年,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这是一种色白味苦的晶体,喜欢待在低温的墙角下,颜色如霜,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墙霜”。
人们无意中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甚至结冰。
于是很快有人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在夏季制作冰饮料。
将糖、香料、水果放于罐中,再倒入水;取一个大盘,在盘内盛上水,将罐置于盘水内,不断地在盘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尝一口,清凉香甜,直入心脾。
在宋朝时,市场上像这样的冷食渐渐多了起来,乃至于出现了开业至三更的冷饮店。
同时,硝石溶于水后又可利用蒸发的方法得到晶体,重复使用。
因此这样的冷饮成本不会太高,简直是面向工薪阶层的良心商品。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入果酱和牛奶,这种食品被意大利商人带回了欧洲。
后来英国人将配方买回,渐渐发展为现代的冰淇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冬天的时候凿冰之后藏冰藏冰分为两种一类是专门用来藏冰,如同冰窖,通称凌阴;另一类用来保存食物,如同冷藏库,其冰则从冰窖运来,这类冷藏库的名称很多,有凌室、冰室、冰井等。另有冰厨,则是备有冷藏设备的庖厨。到了夏天就可以拿出来用了,还有一些去避暑山庄的或者去江南地区。还有些平民就只能心静自然凉或者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有亲水避暑(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
上一篇:你最喜欢罗文的哪首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