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到明月?你怎么看?
月亮,明月,情思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到明月?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到明月?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往今来,月亮都是人们寄托情思的对象。我认为,正是因为明月代表了种种神圣与美好寄托,所以诗词文学作品才会反复提及。
首先是月色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抬头望,月色如水,良辰美景,让人忘了置身何处?亦或是凝望着月亮,思接千里,心游万仞?……
其二月亮是寄托情思倾诉的对象。也许就因为她的温柔、她的可亲,月亮成为倾诉的对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或写心情,或寄相思乡情等等,月亮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
再者,除了借明月表达各种情思心绪,诗人常借明月表达自己的志向。明月的清幽、不可触摸,又成了诗人心中高洁品性的化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以她独特的魅力,为古今文人反复吟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符码,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精神情感世界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太阳不能看,只能看月亮,所以说月亮的诗文就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是人们注意到了月亮,才会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产生。然后,才是月亮代表了什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他们到了晚上除了看月亮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尤其那些孤苦落魄又不得志的古代文人们。农民干了一天活,一般倒头就睡。文人们无事可做,只有拿明月消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月代表恬静、高洁、与世无争,更是凄美、哀婉的象征。
上一篇:你们的iPhone 8P升级到12 .4版本以后耗电快吗?我感觉我的怎么耗电比以前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