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伤寒论》之条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太阳,免疫如何理解《伤寒论》之条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伤寒论》之条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伤寒脾约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现代医学为胃肠道免疫反应机理
(一):伤寒六经第二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六经理论具有严格病理传变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谈论伤寒六经传变第二阳明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但是在谈阳明症前必须先谈伤寒六经传变第一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如果伤寒六经传变第一症“太阳症”不得解,就会产生伤寒六经传变第二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六经传变第二症阳明症是由伤寒六经传变第一症太阳症传变而来,故而不能隔离太阳症独立谈论阳明症,即《伤寒论》中所讲“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故而知道所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者即脾约症。
(二):胃风症与“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原理
为什么会由“太阳症”传变为“阳明症”?常规认识为之六经辩证顺序,但这是一种症候群总结归纳,并不具备机制基础原理基础,而机制原理基础在《素问,风论》中:
伤寒六经传变第二症“太阳症“机理,即《素问,风论》中所讲“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现代医学讲就是外界气温变化影响人体皮毛汗腺发生应急反应,也就皮肤神经发生激动导致体液发生异常产生的病理变化。
伤寒六经传变第二症“太阳症“机理,即《素问,风论》中所讲“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现代医学中讲就是当外界皮毛受到刺激,太阳症时是粘膜免疫反应,到阳明症时是体液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过盛时会导致胃肠道粘膜充血,便秘等症状,即“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三):阳明“脾约症”现代医学机理解析
脾胃者脏腑表里关系,太阳为膀胱经,阳明者为胃经,脏腑而言太阳阳明症也就是胃肠道泌尿道因皮肤伤寒刺激产生了粘膜免疫反应,如果没有免疫反应不会出现发烧症状。
然而我们知道消化道泌尿道不属于免疫系统,不能产生免疫反应,而能够产生免疫反应的只有脾脏代表的免疫器官,脾胃表里结构中,脾为免疫器官,胃为消化器官,当胃肠道病变时引起脾脏产生免疫而出现胃肠道充血发烧等症,故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不是胃肠道本身反应,而是脾脏免疫保护作用导致的,故而言“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虽然古代中医没有独立的免疫系统学说,但是将“阳明症”定名为“脾约症”已经把握了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学规律,而且从太阳症到阳明症的传变症候归纳分析而言,完全符合从粘膜免疫到体液免疫的发生规律,故而并非单纯症候群总结归纳理论,而是具有严密机制基础的医学原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首先我们来看阳明病是什么?阳明病,是伤寒六经病之一,为阳气亢盛,邪从热化最盛的阶段的伤寒。证候性质属里实热。
“胃家实”三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胃家”是肠胃的统称,包括整个肠胃系统。
“实”是指存在实质性病症。
所以“胃家实”是泛指整个胃肠系统的燥热实证,它既包括了阳明热证,又包括了阳明实证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较古时候有所不同,所以阳明病发生的概率也比以往要高,一旦发现阳明病应该提高警惕注意胃部问题,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胃部出现问题却不一定是阳明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谢悟空的邀请。
何谓阳明,内经云: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从阴方面解释来说,外邪由表入里,侵入人体,进入人体膈这个部位,是谓“阳明病”。此时人体内部散发的阳气,受到外邪阻碍,不得发散于外,于是聚集于此,使得内部热力达到相当高的热度。从“阳”方面解释来说,人体内少阴之气与少阳之气,外发到了“膈”这个部位,两阳相见,称之为“阳明”。此两阳相见,热力达到极高热度,如果得不到及时发泄,是谓“阳明病”。
在膈这个部位,两阳热力彰显于内,是谓内阳明。两阳热力彰显于外,是谓外阳明。
自然界的两阳相见的热度,使得人体吃下的食物,喝下的水,都能够得到腐化。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一种本能,是自然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内热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的发散于外的,因此人体不会因为这里热力高而为病。
但当这个部位受到外邪的侵扰,热力无法正常发散的时候,就是一种病,伤寒上称之为:阳明病。这个部位在膈以下,是生理学上的胃的部位,因此称之为:阳明胃。
人体受外邪的影响,在阳明部位,出现内热不通之热结象,因此会出现燥热、壮热、大便难等实症,这都是由于内热的闭塞不通而引起的,所以称之为:胃家实也!
因为内热亢盛,所以病人会怕热不怕寒。
这个病可以是从太阳病症转过来的,也可以是本经受邪而得。太阳发汗,有表部外邪厚实者,汗没有顶出去多少,内里之阴却被火气蒸腾,发于天际,与外邪合并而致阴气集结在膈这个部位。内里阴气少而燥气生,于是出现了阳明病。当然,如果本经受邪而导致疾病,也是本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