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青花瓷历经唐宋元,在当时不被重视,为何在明代迅速走向巅峰?
青花瓷,青花,瓷器青花瓷历经唐宋元,在当时不被重视,为何在明代迅速走向巅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青花瓷历经唐宋元,在当时不被重视,为何在明代迅速走向巅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开头先提一下,我觉得这个题目的提法有点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青花瓷也一样,并非在唐宋元不受重视,元青花的价值远高于其它时期青花瓷,景德镇也因为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而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明代迅速走向巅峰”也不准确,青花瓷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是一个发展高峰,制作精美;清康熙时的“五彩青花”才是青花瓷发展的巅峰;清乾隆以后,青花瓷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下坡路。
题目如果改成“青花瓷历经唐宋元,为何在明代发展迅速?”就比较贴切了。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一般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唐朝;宋朝时期,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各窑有各窑的特点,宋瓷精美异常,而烧制青花的技艺并不成熟,青花瓷在当时还成不了主流;元朝时,成熟的青花瓷在景德镇烧制成功。那为什么在明朝青花瓷会迅速发展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元朝初建,忽必烈虽是名义上的大蒙古帝国各汗国的共主,但实际上和各汗国关系并不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都由忽必烈伯父建立,同时期的汗王已经是忽必烈的叔伯兄弟,甚至是叔伯兄弟的儿孙了,关系好不到哪去。唯一和忽必烈友好的是伊尔汗国(主要地处现今伊朗),由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旭烈兀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时是忽必烈的助力,兄弟间关系不错。
伊尔汗国最需要的是大元帝国的正式承认,忽必烈最需要的是通商和盟友。但他们在陆地上不接壤,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货品之一,中国的瓷器技艺别国无法相比,久而久之,阿拉伯地区就有人提供原料定制瓷器,此时,青花的主要原料开始大量进口,器物花纹也多样化了。有需求才有发展,才会大量生产,元代海上贸易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花瓷的发展。
明代郑和下西洋
青花瓷在永乐到宣德时期是一个高峰,这是怎么达到的呢?这就要看这一时期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郑和下西洋。明朝从洪武传到永乐有了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开了海禁。郑和带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舰队七下西洋,不是去征服,而是去加强各国交流、贸易通商。一时间,明王朝扬名海外,万国来朝。
海外各国都渴望得到明王朝的商品,其中主要的就有瓷器。还是那句话,有需求才有发展,才会大量生产。从海外各国的文物留存、海底沉船所载物品推断,郑和下西洋促进下,海外贸易量巨大,在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明朝又更进一步。有了需求,就有交易,有了贸易收入就能支持更大的生产,更多的技术研发,就能供应更大的需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它在短时间内使青花瓷的烧造技艺、海外需求、国家财富都有了质的飞跃。
宣德年间,郑和最好一次率船队出航,之后明朝又实行了海禁,迫于无奈的海商为了贸易挺而走险成了海盗。因为正常渠道的贸易被限制了,贸易量就相对减少,同样影响了商品本身的发展,这些商品当然包括青花瓷。所以明在宣德以后,青花瓷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等到清朝康熙时期,青花瓷才达到巅峰。
综上所诉,要问为什么明代青花瓷有一个迅速发展期,答案是以元朝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郑和下西洋促进的海外交流贸易促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有需求才有发展,才会大量生产。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
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综上所述,唐代青花主要用于外销。宋代青花产量较少,而且与唐青花并无延续关系。元青花技术开始逐渐成熟,但仅限于景德镇一地的青花技术较成熟,因此也并未大规模兴盛起来。明代中晚期以后青花开始大规模流行并兴盛起来,且价格较昂贵,是上层社会消费的奢侈品,中国开始规模化生产,并大量出口,一直到清代中期。清代中晚期以后青花又逐渐开始衰落,慢慢不再是奢侈品,开始走入平常百姓家。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技术发展的大致脉络,仅供参考。
上一篇:我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百度文库主编从17年11月到现在上传付费文档总失败?咋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