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你谈谈如何抓好中小学生体育活动?
体育,学生,体育活动请你谈谈如何抓好中小学生体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请你谈谈如何抓好中小学生体育活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的健康从来不是小事情,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和高度。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是增强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体质发育及建康成长。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课外锻炼时间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在一些基层中小学,体育师资不足、课堂教学不规范、教学设施设备不达标、体育锻炼的内容、项目及时间难以保证,学生体育活动不经常、不规范。一些传统的田径运动,因安全及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也无法开展。即使体育已被列入中考科目,但又出现为应试而体育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锻炼,也导致出现学生中近视眼多、小胖墩多、体质下降等现象。
如何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锻炼?怎样使中小学体育活动实现经常化、规范化、有效化?制定下发相关文件、开个会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深入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活动锻炼工作的指导、监管的常态、有效机制,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配齐体育师资,刚性要求开足开齐课程课时,加大体育课在学校工作中的评价权重。
二是各级教研、培训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研究,强化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及活动,提高效果。
三是学校要真正重视体育,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健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锻炼、比赛等制度。
四是改革完善中考、高考及体育考试的机制、内容、形式,使学生的体育、体质、成绩、素质与升学实行硬挂钩。中考体育应调整学生平时锻炼、体质测试、最终考试项目、科目的比例,高考录取时,应把学生的体测成绩作为重要的内容参考。
五是教育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欢迎大家讨论与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体育强则国强。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迫在眉睫,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今后中国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体育竞技水平。如何抓好青少年体育运动,谈谈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加强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校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教师队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注重体育特长学生的培养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运动条件。
其次,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公共体育场馆,要免费向大中小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业余时间要免费向学生开放。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退役运动员和退休体育教师培养大中小学生体育人才做积极性。
第三,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适当增加大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制定不同年龄阶段体育活动达标标准和目标。
第四,提高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课考试成绩的权重。体育课不是一般的公共课,而是重要的公共课。要改变目前大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比重偏低的状况,形成文化课、专业课的考试和体育课考试并重的评价标准,学生体育课成绩要纳入学生总成绩。
第五,大中小学入学考试增加体育运动。小升初、中考、高考增加体育运动一项考试,考试分数权重和其他考试项目相当,并计入学生考试总分,作为小升初、中考、高考录取学生的依据。
第六,扩大和增加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编制和员额,大力增加和加强体育院校和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和师资力量。
以上是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请予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认真备课,按质按量上好课
体育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课,按质按量上好课。课堂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时,体育教师要立足长远,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总之,教者要多花心思把课上得活泼、生动,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熏陶。
二、培养体育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俗语有云:健康是生活的本钱。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实现“九•五”计划的有力保证。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有句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的确,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科学、对国家来说其影响是深远的,对个人来说将是终生受用。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长期开展体育教学,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为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推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三、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德育的渗透
思想道德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精神文明搞不好(即忽略了思想道德的培养),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因此,从小就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选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副教材,如:《抢收抢种》、《掩护战友》、《抢救伤员》等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时时处处注重学生高尚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师也要处处以身作则,在发挥自己的德育作用中,用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