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种植大葱如何防治虫害?
大葱,可湿性,粉剂种植大葱如何防治虫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①农业措施:选用抗病或轻病品种。假茎紫红、叶管细、蜡粉厚的大葱品种发病较轻。发病地避免连作,实行3~4年轮作。保持田园卫生,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做苗床和栽植地。雨后及时排水,土壤湿度高时,浅中耕散墒。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定植时淘汰病苗,早期拔除田间系统侵染病株,携出田外烧毁。
②药剂防治:苗期和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800倍液,或72%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大葱叶面有蜡粉,不易着药,为了增加药剂的粘着性,每10千克药液可加中性洗衣粉5~10克。
紫斑病
发病症状
大葱紫斑病主要危害叶和花梗。多从叶尖和花梗中部发病向上蔓延, 出现紫褐色小斑点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病斑初期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为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状物,呈粉色,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病斑继续扩展,数个病斑交接形成长条形大4斑,叶片和花梗受病部位软化易折断,严重时叶大量枯死。
发病规律
高温多雨的夏季发病重,发病最适温度为25℃~27℃,梅雨和台风时期病害蔓延很快。阴湿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往往大流行。缺肥地块,尤其是中后期脱肥时,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性降低,发病加重。沙性土壤和易旱地块发病早而重。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红皮洋葱叶面蜡质层较厚,发病较轻,而黄皮和白皮洋葱叶面蜡质薄而少,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选用抗病或轻病品种。重病地与非葱类作物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收获后深耕。育苗地和栽植地应平坦肥沃,排水方便。实行健身栽培,施足基肥,适时追肥,以氮为主,氮磷钾平衡施用,防止生长后期脱肥。
②药剂防治:在苗期或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间隔7~10天喷1次药,连续喷2~3次。
灰霉病
发病症状
在叶上生白色斑点,斑 点梭形至长椭圆形,病斑多时汇集成斑块,使半叶或全叶卷曲、枯焦,潮湿时枯叶上生大量灰色的霉层,多由叶尖向下发展,后期病斑相互连接,致使大半个叶片甚至全叶腐烂死亡,死叶表面也密生灰霉,有时还生出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菌核。
发病规律
冷凉、高湿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18~23℃为发病最适温度。 露地大葱秋季苗期即可被侵染,冬季病情发展缓慢,春季再度蔓延并达到发病高峰。冬春季阴雨天多,降水量大,发病重。4~5月份雨天数往往是影响大面积流行的关键因素。 连作田和田间卫生状况不良,遗留有较多病残体的田块,发病早而重。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灌水不当,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衰弱,伤口、刀口愈合慢等情况都能导致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病地应实行轮作,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携出销毁。多雨地区可推行垄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灰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白色疫病
发病症状
又称白尖病。育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成株染病叶鞘、叶身出现周边不明显的油渍状暗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5~10cm的大型油浸状青白色大病斑,病斑中央白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至叶端逐渐干枯下垂。该病发病初期多在同一高度位置上,而疫病和灰霉病的发病位置是随机的,以此可以区分这几种病害。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风雨传播,病斑上新产生及地表的游动孢子借雨滴溅射传播。一般5~6月始发,随雨季到来,病情加重,夏季连阴雨天气多易发病,暴雨过后排水不及时,地头积水、氮肥过多或植株徒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提倡与非葱蒜类和茄科类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田间病源。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及时中耕培土,尽量避免葱秧与水接触。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少追速效氮,以增强植株抗病性。
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克),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克)。
疫病
发病症状
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为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 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绵毛状白色菌丝体。
发病规律
病菌适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12~36℃,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易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采收期。阴雨连绵的雨季易发病;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植株徒长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问菌源;与非葱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雨后及时排水,做到合理密植,通风良好;采用配方施肥,增强寄主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黄矮病
发病症状
大葱首先在新叶基部出现淡黄绿色的花叶斑驳,黄色条纹或长短不一的条斑,严重时布满叶面,有的叶片扁而扭曲。另一种症状是叶片变黄,继而整株生育不良,黄化矮缩,分孽多,叶片细。洋葱多在育苗后期开始发病,病株生长缓慢,叶片扁平,波状,出现花叶症状或长条形黄斑,病株明显矮小。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在田间主要靠蚜虫或汁液摩擦接毒。如果7月高温干旱,8月就出现少数典型萎缩病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发病高峰。葱苗期蓟马、蚜虫多发病重;高温干旱、雨水偏少的年份发病重。管理条件差、与葱属植物邻作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精选葱秧,剔除病秧、弱秧,不要在葱类采种田或栽植地附近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地块种植大葱和洋葱。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既要施足底肥,又要及时追肥,栽植不可过密,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生长,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防除蓟马和传毒蚜虫。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