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入关以后,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为何必须佩戴各种物件?
腰带,活计,清朝清朝入关以后,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为何必须佩戴各种物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入关以后,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为何必须佩戴各种物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入关之前,仅仅规定了腰带的颜色,规定:“凡显祖宣皇帝塔克世以下之嫡派子孙,谓之宗室;伯叔兄弟之后裔,谓之觉罗。宗室为杏黄色,觉罗为红色,普通皆蓝色,因此,出现了黄带子、红带子和蓝带子的说法。
但是乾隆皇帝上台以后,专门再次修订了《大清会典》。在《大清会典》中,对各级贵族、官员的服饰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且规定非常细微。
《大清会典》中规定:“皇子朝带,金衔玉方版四,每版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带及左右配绛,用金黄色。带帉下广而锐。亲王朝带制同。郡王朝带,每版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余制如皇子朝带。”
腰带饰物叫活计,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录:活计有七件头、九件头之分,其质料分缂丝、平金、绣花等各式缎子,颜色则配合时令、场合、袍服颜色而有红、白、蓝、黑等。活计一般有扇套、表套、扳指套、眼镜盒、荷包、跟头褡裢、钥匙袋等,每件又以别子系于腰带上。
荷包上的图案更有五谷丰登、鹊桥仙会、葫芦阳升、甲子重新、万国咸宁等图案,除了荷包以外,扇套、表套、扳指套、眼镜盒等都非常讲究,选用最上等的丝绸,再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身份的象征,普通老百姓也带不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清朝入关之前,官员的朝服上都搭配了腰带,不同等级的官员使用不同材质的腰带。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是东北建州女真建立的政权。在后金政权建立之前,建州女真一直属于半游牧半渔猎的生活,主要居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在日常游牧或者狩猎的过程中,基本上必备一个小行李包。小行李包类似于荷包,但是比荷包大,里面带了鞘刀、火镰等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
清朝入关以后,由于朝服采用了蟒袍与补服长褂配合的模式,不再需要腰带。不过,这并不代表清朝官员和贵族们不需要腰带。在正式的朝服中,只有皇帝能够佩戴腰带。但穿着日常服饰的时候,官员和贵族们则都可以使用腰带。关于腰带的颜色,从皇太极时期便推出了严格的规定,宗室为杏黄色,觉罗为红色,普通皆蓝色。因此,出现了黄带子、红带子和蓝带子的说法。
普通的官员们,可以使用黑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腰带,不违背朝廷禁令就行。
清朝入关以后,虽然贵族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高层为了防止贵族们玩物丧志、数典忘祖,规定贵族们的腰带上必须佩戴各种活计,寓意时时提醒自己“祖宗当年创业艰难。”
清朝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佩戴了各式各样的物件。腰带上的物件,其实非常有讲究,被称为活计。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录:活计有七件头、九件头之分,其质料分缂丝、平金、绣花等各式缎子,颜色则配合时令、场合、袍服颜色而有红、白、蓝、黑等。活计一般有扇套、表套、扳指套、眼镜盒、荷包、跟头褡裢、钥匙袋等,每件又以别子系于腰带上。
起初,这些佩戴活计都非常简单。但久而久之,清朝贵族们的生活逐步奢侈化。腰带上的活计越来越有讲究,材质和样式逐渐奢华。仅仅是荷包上的图案便出现了五谷丰登、鹊桥仙会、葫芦阳升、甲子重新、万国咸宁等图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