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的“孝”与其“仁”“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孔子,仁义,关系孔子的“孝”与其“仁”“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的“孝”与其“仁”“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孝”则无“人”,无“人”何谈“仁”“礼”?
您好,非常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和启发
@对玥言诗
孔子的“孝”与“仁”“礼”的关系
孔子关于“孝”的言论在《论语》一书中有着大量的论述,他将“孝”纳入“仁学”体系中,第一次把“孝”提升到“仁”的哲学高度。
“孝”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有言“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提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在孔子看来,孝悌为“仁”之根本,是人要成为“仁人”的前提和要求,无“孝”则遑论“仁”。
《论语》颜渊篇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何谓“爱人”?这里的“爱人”是建立在儒学的差等爱的前提下的“爱人”,不是墨家的“若是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的由外及内的兼相爱,而是儒家本身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由内及外,推己及人的差序之爱。而这也正是“孝”作为“仁”之本的显现之处,即对父母、兄长尚不能够行孝悌之道,又何尝能够爱人,能够成为儒家倡导的君子呢?
孔子的“孝”不是孤零零的教条学说,而是与“仁”同为人的一种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孝”与“仁”合而唯一,由内而言,关键在“敬”,即对于父母、兄弟是否怀着一颗仁爱、尊敬之心。
对外而言,则关键在“礼”,子曰“生之以礼;葬之以礼,敬之以礼”。就是说对于亲人的“孝”对外要合乎礼仪的规范,即“孝”合之于仁而约之以礼是也,所以孔子主张,“孝”是子女对于父母尊敬之心的真情流露。
在孔子看来,“仁”“孝”“礼”互为裨益、缺一不可。而“孝”作为人情感本体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立身之本,成人之基,是秩序的来源也是宗族的繁衍和社会稳定的保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真诚鸣谢提供者;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儒家的孝!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2000年的文化。汉武以后的文化产生并服务于稳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强调的是稳定!所以才拼命的强调“孝”!看重的不是“孝”,而是孝字后面的那个“顺”!是宣扬穷人要恪守本分,服从既得利益者!强调“孝”,就是为了让你“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只有一个目标:恪守本分,不可僭越!目的是要建立“各安天命,不得僭越”的维护士大夫利益的“安定”的“顺”社会。
▲(龙文版)仁义礼智信(五常)、三纲,我们常常看到,也常挂嘴边,可是“仁义礼智信”的确切含义你们知道吗?仁义礼智信与“三纲”的关系你们知道吗?
因为中国古代汉字都是表意文字,所以全面理解儒的仁义礼智信的实质并不是十分困难。
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什么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基本原则,相当于当今的“四项基本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确保三纲实现的方法、手段,是制度。
仁义礼智信,以礼为核心,仁义智信,都是从不同侧面点强调守“礼”的重要性和说明如何守礼。
▲礼,什么是礼?礼字的本义,应该就是要穿合适的衣服进行祭祀,要按规定的程序,步骤进行祭祀,以向苍天求得保佑,赐下福瑞,代表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称。简单的理解就是道德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规范)
▲“仁”的本义应该是妥协,俩个人在一起,要合作,就必须妥协,就要顾及对方的利益,就是“爱人”。是描述人的行为,就是互相爱护,妥协的结果就是人们创立了“礼”的规则。
▲义,就是要敬畏,敬畏规则守护者。“义”字按造字来说意思非常直白,繁体字的义就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一个我,就是我杀了一只羊敬献。提醒人民要供奉代表人民向天祭祀的天子,天子是“礼”的维护者。就是尊重、服从“礼”的维护者(或维护力量—政权)。
▲智,就是足够聪明且口才好,能把“礼是什么?为什么要守礼,怎么守礼”讲清楚、能教化民众守礼。
▲信,就是讲诚信,信则威。是指教化人民守礼的有“智”的人(士大夫)要言而有信,在礼的教化、实施过程中不也要遵守礼的规则,不能肆意释礼、肆意妄为。礼才有威信!
中国古代的礼,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是“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的所有法律都必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一样。
综上所述,就是一句话,必须守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与仁、礼的关系!这要剖析封建社会国家的组成结构和封建社会家族组成形式,用现代人的思维角度就能清楚的孝与仁、礼的关系!孝、仁、礼是理论上平等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平等关系,孝往往与权力绑架在一起,“孝忠君王,孝忠族长,"仁、礼是下层阶级对上层阶级的态度。“孝、仁、礼"孔子本意是平等,孔子提出大同世界推出孔子本意。但是孝、仁、礼被读书的贵族阶级篡改了孔子本意,仁、礼被孝绑架,不孝忠君王,不孝忠家族首就定为不仁、不礼,上升到政治层面,成为权力的工具。孝与仁、礼应回归生活,他们关系平等化,简单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行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接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