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子欲养,亲不待”这句话?
父母,自己的,我的怎样看待“子欲养,亲不待”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将这首姥姥生前喜欢唱的歌献给大家,愿我们尽孝要趁早,让今生不再有遗憾。祝福我们的父母亲人幸福安康!
“人生在世若不早孝顺,死后何用你去上坟?烧香又烧纸,扎上车马人,酒肉哪能沾娘的唇?再听故事九岁小黄香,从小孝顺数着他强。冬天温衾暖,夏天扇身凉, 莫学丁兰刻木去烧香。”
看了这首古老的歌,你有何感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应该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里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依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啊,当自己一天天长大了,有能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呢,而父母都不健再呢,是多么悲伤的事情,无穷的悔恨。我就有这样的感受,我从小就是家里的奶奶带大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一年难看见两次,从小就没有妈妈,一个被抛弃的女孩,奶奶对我百般疼爱,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着,当自己出身社会呢,一年也出门在外难回家看望她两次,每一次回家看她都给她买很多东西,她一生节俭又舍不得花舍不得吃,看她白发苍苍每次回家感觉她又老了,心里好心酸,过不了几天我又走了,那种离别的心酸,每次都依依不舍,她没过几年生场大病就走了,当她走了过后心里暗暗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多陪陪她,事隔多年时常想起她就觉得对不起她。现在想明白了我还有老爸健在也六十好几呢,就想多陪陪他,隔段时间就回家看看他,缺啥给他买啥。只希望自己不要再有遗憾。所以大家都要珍惜眼前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古人论孝,具体客观,“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这是古代巜礼记》中论述作为孝子,应具备的态度,无非是说子女孝亲应要和颜悦色,对父母心存爱意,心存敬意,可见古人论孝重在态度,重在心意,并非对物质上要什么要求,这样说来,任何人都具备作为孝子的条件,因此尽孝重在心存敬意,行孝就应体现在生活的所有细节之中,从懂事那一天起就应敬长辈孝双亲,而不是说等有钱了,有条件了再尽孝,这都是托辞,也是虚言。有时,那些平时不行孝的劣子们,良心发现亏欠双亲太多,欲待行孝时,而父母可能却没时间领受你的孝行了,要离你而去了,此时悔之晚矣,“子欲养而亲不待”了,人世间,孝子送亲,坦然接受,心中无亏欠,尽心尽力了,无悔无憾了!只有那些平时不孝亲的人,一旦父母离去,就有流不完的泪,顿足捶胸,因有亏欠于心,才有如此假孝行。
平时不尽孝,亲去乱嚎叫。
良心一发现,欲养亲不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