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玉米亩产值达到1600斤?
玉米,产量,亩产量如何让玉米亩产值达到1600斤?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
洒水。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入旺盛成长阶段,特别是抽雄前10天左右,对水分要求更高,为需水临界期。此刻,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玉米抽雄至开花期对水分反响非常敏感,是需水高峰期,土壤相对含水量要到达80%左右。子粒构成至蜡熟期是决议玉米产值的重要阶段,仍需求足够的水分。此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75%为宜。以上各期,若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就应洒水。同时遇涝应及时排水。
3
防治病虫灾。玉米成长的中后期,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到达500头以上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是穗期的主要虫灾,每1/15公顷可用250克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5~6千克,撒于玉米心叶或叶腋、雄穗苞叶和果穗上。防治玉米巨细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或50%退菌特500倍液喷雾,每隔五天喷一次,连喷2~3次。
4
拔除小株。在玉米抽雄穗前和吐丝前后,将少量没有结棒才能的小株、弱株拔除,既能省水省肥,又利于田间通风透光。
5
人工去雄。在玉米雄穗刚显露顶叶,还没有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掉雄穗,以使营养会集供给果穗。
6
人工辅佐授粉。为确保彻底受粉,在雄穗散粉后期,要逐株查看,对没受粉的新鲜花丝,要进行人工辅佐授粉。
7
适当晚收。在不影响茬作物耕种的情况下,要适当晚收。为了完成晚收增产的方针,玉米中后期的肥水办理要跟上,确保玉米绿叶活棵成熟。在玉米苞叶变白、松懈、子粒线消失、内含物彻底硬化时收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才能让玉米亩产1600斤呢?
首先说决定玉米亩产量的因素很多,地理环境、光热条件,种植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等等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不同。
我以前参观过山东一家公司的种子高产示范田,在地头一看玉米叶片方向都一致,秸秆下部的老叶都去除的干干净净,那地块都不像是种地,到像是一块用绣花般功夫做出的工艺品。(配图来自网络)
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从整地、播种、浇水、施肥、打药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他们亲自做的,精细到播种都是人工打线,播种时的种子胚芽方向都一致,这样保证出来的叶片方向一致,才能使地里玉米通风透气光照良好,这个小细节能看出他们下了多大的功夫。最后测产亩产接近1900斤。我记得有报道登海种业亩产2000多斤,所以我们想要1600斤的亩产量没问题。
我们大田种植很难做到高产示范田那样的精细,所以也很难达到他们那样的产量,我们只要在玉米几个关键点上做好细节工作,增产二百斤——四百斤没问题,亩产1600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在今天来看仍然发挥着作用,想高产真离不开这八字方针。
第一、首先要保证我们的土壤地力要好,适当补充农家肥有机肥,保证土壤有活力。
第二、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经过国家审定的合格种子。最好选择高抗种子。
第三、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合理密植就是保证亩穗数。
第四、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情况施足底肥,根据玉米的需肥需水规律,在拔节至抽穗期和孕穗供粒期一定保证水肥量,这是保证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第五、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抗倒伏的防治。防大于治,一旦病虫害发生再去治疗,对产量影响也比较大。
第六、适时晚收。玉米收获要等籽粒的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以后再进行收获,这也是保证千粒重的一个措施。
如果我们这几个方面都能注意到,特别是浇水施肥的时期一定要跟上,那么我们的玉米增产就一定没问题,亩产1600斤并不困难!
您的关注和留言是给我最大的鼓励!
您的点赞和转发是我最大的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人“敢”让你家玉米亩产1600斤!如果,有人“敢”,只能说“无知者无畏”!
因为,玉米属于生物,同样的一个品种,受到不同的年份影响,产量有巨大差异!
同样的品种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因为种植户的素质不一样,产量也是有巨大差异的!
举例一:某人说某个品种高产,可是你种植的这样因为这个品种“感病”和“不抗倒伏”,都在这个年份发生了,能亩产1600斤吗?
举例二: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年份,“张三家”施肥是伪劣复合肥,“李四家”施肥是60元尿素,这样“李四家”就会增产1/4左右。
好了,不多解释了,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去做,不管好年份赖年份,你家的玉米永远比别人家强,你家的玉米永远比别人家多收入几百斤,这就足够了!
第一,选择2个不同种业公司的2个综合抗性的真正好品种!
因为,真正的玉米好品种“千分之二不到”的比例(郭庆辰语),所以说,任何一家公司绝对不会同时拥有2个真正好的品种。
不信,可以查阅品种审定公告的“感”或“高感”多少,然后从“三抗四耐”7个方面分析,最后再从玉米品种秋天观摩时依靠13个字策口诀判断:青枝绿叶,活秆成熟,耐密又耐稀!
因为,据山东农大两位博士的科研结果,“活秆成熟”的品种晚收获6天,增产19.8%【相当于“白捡”1/5的产量啊!而且,综合抗耐能力不强的也等不到“活秆成熟”就早早早衰了】。
而且,大丈夫能屈能伸,好品种必须“耐密又耐稀”才行——单纯只能“耐密的品种”不是真正的好品种!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所有的玉米品种都有缺点,也都有种植风险(只是种植风险大小的问题),所以,为了化解种植风险,参考第二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