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染坊》的陈六子的结局为什么会是以悲惨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陈寿,中国《大染坊》的陈六子的结局为什么会是以悲惨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染坊》的最后结局,陈寿亭听说韩复榘弃城而逃,怒气攻心,旧病复发而亡。这个结局谁都不愿意看到,谁都愿意好人有好报。
可是,回过头来看看陈六子人物性格,这样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日本人占领了我国东北,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生灵涂炭,四处逃难。看到这些,陈六子怒火中烧,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抵抗日本侵略。东北的难民堵在了厂门口,希望工厂收留。
六子也是穷苦出身,看到别人受苦,他心里也很难受。听完难民的诉说,就把他们都收下了,还和工厂里的工人享受同等待遇。他的得力干将金彪就是这时候招来的。日本人侵略中国,不仅是领土的侵略,而且还有商业的侵略。藤井接到日本的指令,开始收购中国的工厂。青岛的大华和元亨相继被收,藤井又瞄准了济南。国难家仇,使这位本身很血性的男人增添了对日本人的仇恨。当藤井想要用自己的船运军粮时,他设计低价买了坯布,然后告诉学生毁掉日本人的船。经过接二连三的过招,藤井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正式对方的优点时,藤井放弃了和陈六子的正面对抗。
所以在济南,他开始了合伙办厂的策略。訾家父子在前面顶着,自己在后面观战。济南危机,政府要求厂级别的出钱。陈六子听说以后积极响应,别的工厂出一万,他捐了两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专制制度下的民企写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国才有家,时势造英雄,时势也毁英雄。民族工业的萌芽给了陈寿亭展现自己的机会,但是也是那个动荡的年代毁了他。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时代所造就的悲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强盛的国,就没有幸福家,一个强盛的国家出现,先得有一个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领导组织,现在中国的繁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使国家能在各方面取得快速的发展,没人敢在挥着锤头来威胁中国,只能和中国和平相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而阵六子那个时代缺的,就是没有一个能保障人民利益和发展权利的政治组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两点启示,其一,民企永远干不过国企,其二,没后台生意做不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陈六子的性格注定了他的悲状。如果他从事军事,他会战死或成为将军,但不会悲死,可他却从事经济。经济在战争中却又如此脆弱,一颗子弹,一发炮弹,所有的经济成果都轰然倒塌。陈六子明白军队强大的意义,所以他支援了政府,可政府却伤了他的心,无能的政府就有无能的军队,他是被内外力量活活气死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稳才有民安,只要国家富强起来才会被人尊重才能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家兴,责名族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厉害的企业得有强大的国家支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