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女儿问我人为什么会死,如何回答才能让孩子不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孩子,到了,父母女儿问我人为什么会死,如何回答才能让孩子不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会在这里陪着你的。"我认为,父母不应该给孩子承诺无法做到的事情,所以,你不能对孩子说,我会永远活着。不过要记住,最能让孩子感到安心的,不是你说的话,而是你坦然的态度。就算你很悲伤,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哭和悲伤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怀念逝者的一种方式。孩子需要知道,死亡虽然让人悲伤,但是,这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
另外,可以给孩子讲相关的绘本电影,比如《爷爷变成幽灵了》《獾的礼物》《一片树叶落下来》等等还有电影《寻梦环游记》
让我们的孩子通过死亡,深深的了解到,爱和珍惜是我们远离死亡的力量。珍惜当下,拥抱未来。
我是锦心,两个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讲师。专注育儿领域,家庭教育,一直在学习成长。欢迎宝爸宝妈关注我和我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三道屏障:
第一道是祖辈。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更年长的长辈。
第二道是父辈。父母公婆姑舅姨叔。
第三道是平辈。兄弟姐妹、配偶。
我们在享有着别人给我们提供的呵护,同时也作为他人的屏障,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家庭角色。这个屏障不一定是物质与实体关系,更多的时候只是心理暗示。
今天,随着奶奶的离开,我的第一道屏障彻底消失了。
抚摸着奶奶尚有温度的脸颊,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被推到更向前的轮次,爸爸不再是谁的儿子,他会更努力去做兜兜转转的第一道屏障;我也不再是谁的孙女,只能更努力做兜兜转转的妈妈,弟弟妹妹的姐姐。
幸好我前边还有父辈做屏障,但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所有家庭成员的屏障,感觉自然而悲壮。
清明节前,我想给孩子们一节自然而温暖的死亡教育,没有回避和恐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恐惧,8岁那年我奶奶去世,从那以后,我就对死亡产生了恐惧,不过大人对孩子可以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孩子问的话,可以给孩子说些委婉的词语,去了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或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正确的给孩子解释死亡,可以避免“死亡”给孩子带来恐惧感,让孩子坦然面对还不要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新泽西学院的心理学博士 James Graham 说,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取决于两大因素——生活经验与发展水平。
5岁之前的孩子,大多认为死亡只是临时的,就像是在睡觉。在他们的想象中,死去的人或动物可以借助药水或者魔法、念一串咒语,死而复生。据研究统计,只有约10%的3岁左右儿童能理解死亡的不可逆。
5-9岁的孩子,开始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会把骷髅和死亡联系起来,有时会做噩梦……这时,他们倾向于不把死亡和自己联系起来,认为自己可以逃脱。
9岁-青春期,他们开始明白地认识到,死是不可逆,是所有功能的衰竭,并且他们也会死于未来的某一天……
在孩子询问死亡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回避,也不要告诉他“爷爷睡着了”,“他去更好的地方了”,给他一个可以接受的坦诚的答案,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和痛苦的能力,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件我们能力范围不能避开的事,坦然的面对生死。
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博士David Fassler表示对学龄前孩子说“他睡着了”,“我们永远失去了他”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产生困惑,甚至不敢晚上一个人睡觉(怕自己也一觉不醒)。
关于孩子对死亡的疑问,可以参考以下建议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1、借助身边的植物或动物来给孩子解释。
春天小草发芽到秋天小草枯了就是一个生命周期,狗狗的出生到死亡也是一个生命周期,人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美国顺势疗法临床治疗师Judith Simon Prager博士认为,父母可以带孩子看花园里死去的蝴蝶,腐烂的水果,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死亡。甚至可以用破裂的泡泡来生动形象的解释生命的终结。
2、坦然和孩子讨论“死亡”,语言不要太抽象。
父母都想要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痛苦和悲伤,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对这个事情产生好奇或者询问,那如何解除孩子的疑惑,让孩子正向的看待这个问题才是父母应该做的,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者拒绝和孩子谈起死亡这件事。
3岁左右的孩子只能从表象上掌握这些概念,如果你说的比较抽象或者委婉,比如“爷爷去了很远的地方”,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疑惑。
专家认为,孩子对死亡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为了保护孩子对死亡避而不谈并不是一项最可取的方式。
父母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对“死亡”做出正确的解释,同时又不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和害怕,这其中需要每个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拿捏其中的度。
3、对于0-4岁的孩子,可以结合现象和比喻来解释
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问及了死亡,注意是他们主动问起,而不是我们刻意去教授,可以先从现象讲起。
比如说,植物枯萎后,就不会再生长;蝴蝶死亡后,就不会再偏偏起舞;小花猫死亡后,就不会再“喵喵喵”,也不会抓老鼠了。
点到为止,这个时期的小朋友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就好,不要过于深的描述,以免引起孩子过多的好奇心而产生副作用。
同时也不要过多的给孩子们描述天堂,阿肯色州儿童医院的医生Greg Adams 说,“天堂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安慰,但不要太早和孩子描绘天堂这样的地方,因为5岁之前,他们很难理解为何肉体消亡精神还能永存”。
上一篇:想买个笔记本用来打游戏,哪个牌子好点?大概四五千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