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江苏一中学每年组织学生徒步1000多公里?有何现实的教育意义?
学生,淮北,学校如何看待江苏一中学每年组织学生徒步1000多公里?有何现实的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江苏一中学每年组织学生徒步1000多公里?有何现实的教育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年徒步一千多公里,至少每天要走四五公里(抛开节假日)。单不说教育意义,就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我看来,这比营养品对健康更有作用。
不是有很多人呼吁素质教育吗?这也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形式。徒步几公里,也身体有要求,对孩子的毅力和恒心也有锻炼作用。更何况,这是在协调集体完成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宽慰、打气、鼓励,也能培养孩子的协作性,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再看深远一些,面对难度不小的长时间活动,孩子内心世界的起伏,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操练。畏难情绪升起后,如何对待,如何咬牙坚持,有无纪律性,这些种种,都是极好的心理训练。
要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话说起来轻松,真到了孩子喘气、叫苦连天时,家长们能不能意识到,良好的品质,往往是在艰苦中磨练的?!
对于这样的学校举动,我是赞成支持的。大家怎么想?
(补充,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我去查阅了新闻,力度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每天几十公里,接近了学生的体能极限,嗯,这个强度,我觉得应该降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刚看到题目觉得不可思议,每年徒步1000多公里,按照全学年10个月在校时间,平均下来每天也要走3公里左右,学生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那么多的学生如何组织?看过新闻才得知,事情不是我们想的如此简单。
原来新闻说的是江苏省泗洪县的淮北中学,该校是一所具有红色背景的学校。学校始建于1941年,前身是一所抗日军政学校,由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学校每年利用暑期通过招募,精选出30多名高一学生组成一支“铁流千里考察队”进行1000里徒步活动。今年(2019年)已经是第13届,鉴于学校的历史背景,每年的徒步活动主题都与红色教育相关。
看完新闻绝对要为该学校的此项活动点赞!
磨练学生意志。
每年暑期将至,淮北中学就热闹起来,“铁流千里考察队”又发出了招募令,高一学生积极报名,但是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因为先要进行三天的短程“试炼”。为了能够加入队伍,很多学生在刚入校时,就加强锻炼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被选中的30名队员真正的磨练开始了,平日里衣食无忧,现在却只能带一身换洗衣服,吃饭必须等到固定的目标地点和时间,有时只能将就解决;平日里娇生惯养,夏天坐在空调房中凉爽,现在却要顶着烈烈炎日,皮肤被晒得黝黑,汗水渗透了衣背;平日里连续走三五里路都感觉困难,现在需要每天徒步40公里左右,脚底磨出的水泡,新的覆盖了旧的。如此的艰苦,对于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他们不喊 苦和累,仍然朝气蓬勃一路向前,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
锻炼学生能力。
这次考察队分工明确,每个队员都有各自的职责任务,5个部门每日各尽其事却又协同合作。
总部”负责各项活动的协调、行程记录和摄影;“队部”负责扛队旗、记录队员的表现,筹备例会和联欢;“对外联络部”负责同沿途的政府机关和学校沟通、联系食宿、拉赞助;“财经委员会”负责收支和财务保管、账目记录;“安全保卫组”则负责路上队伍的安全、安排床位和队员的作息时间。部门成员不固定,每5天轮换一次,让每名队员都有负责各项事务的机会。
瞧瞧这只队伍,一切都由学生自行解决,关键是每名队员都有负责各项事务的机会,可以想象经过二三十天的历练,这些队员处理事务的各项能力会有多强!
传承红色精神。
基于学校的建校背景,“铁流千里考察队”每年的主题都与红色教育有关,比如2018年跨越了5省进入刘少奇同志的故乡,纪念刘少奇诞辰120周年;2019年又跨越三省到达北京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文化精神洗礼。13年里,延安宝塔山,江西井冈山等一些著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都留下过该校师生的身影。考察队的创始人兼领队陈经山老师在13年里带领学生传承着红色精神,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而言,聆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故事,参观经历过战火和血腥的战士遗物,绝对会将这种红色精神转化成持久向上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让其熠熠生辉!
种下感恩种子。
考察队在行进过程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拉赞助,这些事情全由队员们负责完成。外联部负责拉赞助,财经委员会负责保管和记录。在出发之前他们自己带有经费,那么拉这么多赞助干什么呢?原来赞助所得的资金和物品全部用来搞公益事业,资助沿路遇到的贫困家庭,贫困儿童,或者用于慰问敬老院,老红军,老战士。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培养了他们的财商,拉赞助搞公益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最关键的是在做公益事业的过程中,让他们亲眼看到了贫困儿童的不易,看到了耄耋老人脸上的沧桑,见证了老红军、老战士经历过战火后的弹孔,这无疑会让孩子们得到进一步的历练和成长,让他们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让他们学会感恩。历年中参加过考察队的队员反哺学校就是最好的证明。
后记:无论兰会云老师带领学生千里骑行实践中学地理,还是陈经山老师带领学生千里徒步传承红色精神。这样的老师,我们都为之点赞!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希望多来一些!
(注: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喜欢就请点个赞!
我是紫木玉,欢迎留言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吃苦精神,从而可以把这种吃苦精神运用到学习上。
上一篇:现在孩子上班、下班后聚会,家长规定孩子晚上不超过几点回家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