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西游记》的精髓是什么?
西游记,唐僧,悟空你觉得《西游记》的精髓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西游记》采用的是非现实的形象构成,但它的内容并不是荒诞无稽的。作者在看似虚幻的描写中,融入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认识。与一般写实性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在表现这方面的观察与思考时,不是刻板地照搬生活的原始样态,而是略貌取神,加以精心提炼,并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读者在陶醉艺术欣赏的同时,可以领悟到作品所传达的丰富资讯。
人生观
作为一部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描写中心的小说,《西游记》多方面的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具启发意义
清人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中曾说:「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确实,《西游记》所包含的迁善改过、心诚志坚、勇猛精进、以臻完美的哲理,对每个人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当然,《西游记》所反映的人生观,也不是抽象的。在唐僧师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理想人格的颂扬和对人性弱点的揶揄。孙悟空对自由、自尊、自娱的追求,是作者心目中人生的最高境界。
政治观
诋君毁圣的影射
在《西游记》中,诋君毁圣的描写,随处可见。事实上,小说除了对唐太宗偶有赞词(但在「游冥」一节也把太宗奚落了一番)外,所写的从天宫玉帝到取经路上的西方各国国王,大都昏庸无能。他们往往奉道毁僧,如车迟国国王以妖道为「国师」,毫无主见,听凭妖道的摆布。乌鸡国、比丘国的国王也都如此。这既有历史上某些帝王如隋炀帝、宋徽宗的影子,同时很可能直接影射着崇道灭佛的明世宗。
三教归一
当孙悟空帮助国王除妖后,总不忘告诫他们:「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这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提倡三教合一的政治观。
渴望救世英雄的出现
同时,《西游记》写到妖怪惑君乱国时,大臣通常无能为力,所谓「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其间也寄寓著作者的感慨。明代中期以后,政治衰朽、社会动汤,人们渴望出现起弊振衰的强项人物,扶正祛邪的救世英雄,作者对孙悟空的描写,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社会观
堕落与沉沦
在《西游记》第8回,如来佛说:「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这个南赡部洲就是大唐中国所在的地方。很显然,这多少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一种基本认识。
在作者看来,正是人的贪欲导致了人的堕落、社会的沉沦,取经路上的大小妖魔就是这种堕落、沉沦的象征。灾难深重的人们渴望拯救,于是就天生地养出一个神猴来实现这一企盼,就有了那一连串神采飞扬的降妖伏魔故事。
当然,作者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是空洞的,例如从他对市井社会酒楼歌馆热闹繁华的赞赏性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带来了新的社会意识形态;从他对牛魔王家族的勾勒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西游记》对社会人伦关系的准确把握,以及疏中见密的意趣。
宗教观
宗教观十分复杂
《西游记》的宗教观十分复杂。其中既有佛教教义的宣传,也有道教思想的阐发。在佛道二教的表述中,作者也有自己的意愿倾向。如对佛教,他似乎对禅宗情有独锺,所以在作品中,化用了一些禅宗典故、语录,如菩提祖师用戒尺敲打孙悟空三下,孙心领神会,正是《坛经》所记弘忍向慧能传法的翻版。
而对道教,作者则推崇内心修持,所以妖道往往讲的只是炼药烧丹,缺乏修心养性。
不独尊一教
但是,《西游记》又不是简单的传教之作,作者对宗教可以说是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这表现在作者并不独尊一教的理念上,如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实际上就是相容佛、道,乃至百家思想的。所以,他登坛讲道,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并对孙悟空说「功完随作佛与仙」。而在具体描写中,作者更有许多讥佛讽道的地方。读者可以看到,在小说中,被喻为「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的《心经》,从来没有发挥过驱魔散妖的作用;而属于道教的三清神像,更被猪八戒弃于茅坑之中。
民间信仰
如果说,作者对宗教有真正的信仰的话,恐怕也是世俗气息很浓的民间信仰,这也就是为什么代表着民间信仰的观音形象在小说中那么突出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师徒四人的坚持不懈和各自特点,唐僧一心向佛,孙悟空嫉恶如仇,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其实主要还是在为佛家搞宣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是很多人喜欢的神话小说,之所以位列四大名著,因为小说本身有着其深远的意义,给观众的感觉是老少皆宜,又被改编成诸多版本的电视剧,让很多人太过深入,甚至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西游记背后的意义远比权利游戏残酷的多、血腥的多,是对人性的描述,对权利竞争的嘲讽和描述,天庭、佛家、道家之间明争暗斗的博弈,神妖之间的爱恨情仇,儒释道思想的阐述和弘扬,可谓戏中戏、曲折中有曲折,深远的故事结构,让人叹为观止。
五个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刚好是五行,唐僧小名为江流儿五行属水,孙悟空不怕火炼为金,猪八戒木纳可爱为木,沙和尚流沙以生为土,白龙马因火获灾为火,这不是巧合。团队五人中唐僧为佛教弟子,其余四人以前均为天庭人员师徒五人均犯过错误,但犯错之后得到的处理结果可不一样,值得深思,佛家对于犯错误的倾向于与教育,天庭对于犯错误的则是处罚,除非你有强大的后盾,例如孙悟空,插旗造反,要当齐天大圣,放在当今社会只有死罪一条路,人家孙悟空有师父菩提祖师作为其强大的后盾,再加上无上的来历,玉皇大帝没办法封其为齐天大圣。管理方式的不同,造成人才的流失,天庭讨厌孙悟空的桀骜不驯,严格的制度淘汰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佛家却以慈悲为怀的方法教化,最终为其所用。道家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