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小孩上小学前必须会或掌握的?
孩子,小学,能力什么是小孩上小学前必须会或掌握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小孩上小学前必须会或掌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从幼儿到小学生是一个较大的角色转变。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在心理上、习惯上、能力上做好准备。
一、要做好成为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幼儿园的生活和小学的学习生活差别较大。小学学习内容增多,学习时间加大,独立活动时间更多。家长要告诉孩子:只有长大了才可以当小学生!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感受一种长大了的荣耀,激发一种要上一年级的快乐。让孩子带着一种积极的新奇的心态,走进小学的大门。
二、要做好建立一些学习习惯,改变一些生活习惯的准备
孩子上小学,建立一些新的学习习惯。比如,建立按时上学的观念,小学第一节课就已经进入了正式学习,所以要提前到校,不能迟到;要提前告知孩子,到了小学除了玩,要读书、写字,树立写作业的意识。
还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比如:起早床,起床要早一些,小学上学的时间更早;提前吃早餐,幼儿是起床之后到幼儿园吃早餐,而上了小学,孩子需在校外吃了早餐,才到校上课,一般情况下,上课后在教室里是不能吃早餐的。
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前改变一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孩子上一年级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前训练一些上小学的基本能力
上了小学,有的事情,必须是独立完成的,不可能再过多的依赖老师。比如:上课了,要自己摆放书本、文具,下课了,要自己整理学习用品放进书包;到了小学,要自己学会独立地去上厕所。
家长不要忽略上述提到的小事,根据孩子的情况提前做一些准备。否则,会给刚上小学的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如果孩子长期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就有可能会产生自卑、厌学的情绪,家长和老师都必须注意观察,提前防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个人觉得分为以下几点:
1.新环境的适应
新的同学和老师,不再熟悉的幼儿园环境,不把生活照顾当作主要事情来做的老师们,不再以游戏为主的小学课程。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学校班级环境,每年的6月我们幼儿园会带大班孩子 去对应的小学参观,了解不同,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更向往。当然,如果有认识的小朋友或者掌握一些简单的一年级课程内容会让孩子在心里更自信积极,更快速来适应。
2.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首先生活能力方面,不像幼儿园一样了,管理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进餐等完全靠自己。
其次是学习能力,小学课程的时间比幼儿园久,也不是以游戏为主,所以孩子要端正坐姿,注意力集中。
然后是表达能力,作业问题是否传达明白,有没有任务意识。
最后是与人沟通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同学们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事情要独立自己进行沟通解决。
3.习惯的培养
生活作息习惯,不再像幼儿园一样可以请假迟到,小学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所以同样,孩子要开始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每天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对学过的内容多复习。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希望每一个可爱的宝贝都快速适应新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努力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行为习惯,让其慢慢学会独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宽泛的,并没有具体的答案,但以我长期的经验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
一、心理层面:上小学了,其实就是孩子开始独立的第二步。幼儿园是独立第一步,小学以后,老师对你的照顾程度不会像幼儿园里那么细致,不会什么事都去猜你的心理,所以有的小朋友就会有非常大的失落感,觉得小学老师没有幼儿园老师那么好。所以我们就要提前给给孩子传达一下这个变化,提前填补一下孩子的心理落差,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适应心理落差。而且也要告诉孩子这是你长大独立迈出的新的一步,你是最棒的。
二、生理层面:这个包括自主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作息规律等。1、自主学习习惯包括放学回家先写作业、自己检查做作业、预习新课程、收拾作业和书包、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等。2、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情况先向老师或家长咨询、不挑食、不浪费等。3、好的作息规律包括早睡早起等。这些都是长期要养成的,所以要在上小学之前培养好,这样孩子在上小学后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会更加受到老师的青睐。
上一篇:如何遏制对已婚部门领导的感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