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现在的人是不是都火气很大,一点就着。为什么?
的人,自己的,火气你觉得现在的人是不是都火气很大,一点就着。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每天穿得西服革履的提着公文包,赶公交,上地铁,看着身边一张张皱着眉头的面孔,就算有多么好的一个心情也会在瞬间被这种消极的气氛同化,再加上里面的空气并不清新,时不时的还会有人发神经的因为你不小心挤了他一下,报复性的把你早晨精心擦亮的皮鞋狠狠的踩上一个大脚印,然后带着一种幸灾乐祸的神情,摇晃着走出车门。明明你等了好久,车位应该是你的,可你刚要坐下,身边的人一个箭步冲锋在前,把你狠狠的挤到了一边,嘴角微露笑意的看着你,然后得意洋洋地闭上了眼睛。那种心中的怒火在不停的膨胀着,恨不得上去给对方两巴掌,但是碍于情面,也知道你跟他不过是一面之缘而已,只好在心中不停地说服自己,不要冲动,但所有的好情绪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你来到了公司,屁股还没坐稳,就听到领导的召唤,一叠子文件就这样摆在了案头,其中不乏一些极为棘手的问题,当你怀着犯难纠结的心思刚要走,对方却把你叫住,然后头也不抬的说:“你去,给我倒杯咖啡。”于是早晨的那种情绪又一下子涌了上来,也许出于寄人篱下的不爽,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看到那一叠子棘手的问题而上司却一推二六五的郁闷,就这样别别扭扭地度过了八个小时。
拖着疲惫的身体下了班,却发现老婆就靠在沙发上看电视,自己回来连一顿热乎的饭都吃不上,于是你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那种气愤,把西服往沙发上一扔,痛痛快快的和对方大吵了一架,然后一下子摔门而出,当自己走出家门却又开始后悔,这点小事不应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氛围,可心里的委屈又有谁能知道谁能了解呢?于是徘徊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感叹着社会对自己种种不公平,感叹着自己生活的不易,未来之路是什么,越想越痛苦,越想越纠结,越想越想骂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反反复复在生活中上演,在我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时候一切就这样发生了,于是我们总是在心中憋着一口气,在自己心中诅咒着社会,诅咒着得罪自己的每一个人,有些时候我们真的很想好好的发一顿脾气,却经常找错了发泄的对象,有时候我们还有着很强的自控能力,却因为承担不了那么多怒气的负累而泛滥成疾。于是嘴边的笑容少了,热情没了,见到什么人都总是一副呆板冷峻的样子,说话也开始动不动带起刺儿了,仿佛有意在给对方不自在,引起对方的怒气,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保持自己心态的平衡。这看上去很变态,但却总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实细细想来,人生气是由于外界的刺激和自己的想念造成的,但是过分忍耐真的又对不起自己,可是爆发出来很可能出现更加不可挽回的局面,不但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而且对于毫不知情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场莫名的灾难。其实,我们生活总始终缺一份降低怒气的良药,这份良药就是宽容,宽容别人不公平的对待,宽容上司皱起的眉头,宽容家人一时之间的忘记,这些做起来的确不容易,必定我们是人不是神,但至少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要让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因为一件小事情而影响了我们每天的生活。
现实生活的浮躁社会,的确让我们措手不及,但只要能够找到左右自己情绪的源头,就一定可以用一种淡定的态度去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管因为什么事情而纠结,也不管心里究竟承载了多少不满消极的不良情绪,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几分钟好好安静一下,相信一切只是暂时的,而明天一定会是美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里面,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都很容易失控,一点小事儿可能就会引来一场情绪的大爆发。
比如一个刚下班的丈夫可能对妻子说“你怎么还没做饭?”或者“天哪,又只有这些破蔬菜?”
一个孩子可能对父母说“行了,我知道了,能不能别总是在我耳朵边唠叨?你烦不烦?”
一个玩游戏又拿了低分的人,可能会把手机一扔“烦死了,什么都做不好,生活真是没劲!”
……
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这样?要理解这种愤怒感和失控感,我们需要了解另外两件事:挫折感和身心资源的充裕度。
先说挫折感。
一切的愤怒背后,都会隐藏着挫折感——我们的期望是A,但现实却是B,而A和B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就会诱发挫折感。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无法觉察到挫折感的出现,也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
比如有人体型丰腴,却希望自己苗条;有人相貌堂堂,却希望自己清秀俊美;有人擅长身体竞技,却希望自己在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有人活在现在,却希望回到过去的某一刻重新来过……
所有这些期待与现实的差距,都会诱发内心的挫折感。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表现有着内在的期望,所以,大多数人,都会用自我忍耐、自我说服或自我压迫、自我忽略等方式来处理挫折感。这就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资源损耗。
我们的身心资源从来不是无限的。
在困境中,人们经常会听到这种话
“你能不能表现的成熟点儿?”
或者“别像个孩子一样!”
或者“乐观点儿,展现出正能量,不要总是一身负能量”
实际上,这些话语的背后,都透射着一种期望:“你是个成年人,你应该可以控制不住!”
这些说法,显然源自对自控力真相的无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控力就如同肌肉,它既可以通过锻炼增强,也可以通过持续的使用而力竭。所以,任何对挫折感的无效处理,本质上都是在消耗我们的自控力资源,这就必然会导致个人自控力资源的衰竭!
为什么有些人一点就着,原因就在这里:持续的、可能无力觉察的挫折感,不断耗尽有限的自控力资源,从而在新的挑战面前,他们会彻底失去对自我的控制。
为什么病人更容易失控?原因同样是身心资源的耗竭。
那么,了解了这一切后,如果想要改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答案说起来很简单:去觉察内在的冲突,有效处理挫折,节约宝贵的身心资源。这样,当我们资源充足时,面对挑战,我们更容易保持一种好奇而非抗拒的姿态。
在好奇中,一切痛苦,都会烟消瓦解。
当然,要像一个孩子般时刻好奇并不容易,这需要个人持续的学习和练习。
上一篇:从小到大被女生嫉妒是什么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