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写夏天的热,古诗中哪首最精彩?
诗人,夏天,炎热写夏天的热,古诗中哪首最精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高温环境热得像大洪炉)
《苦热》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日光火辣辣的,人觉得如坐在蒸笼里,身上汗水滂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诗的描写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都是比较含蓄的,表达的主要是意境,让人们去思考,而不是直白的给出具体答案。所以说古诗对人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的。至于写夏天的热,古诗中那首最精彩,这个真不好评判。大部分都是有意象的,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热死了”“真热”“还让不让人活了”“不敢出门”等,具体就是体现一个“热”,但没有那种画面感,古诗是非常有画面感的,比如下面这些古诗,都是值得欣赏的。
1.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2.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杜甫《夏夜叹》
3.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
4.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陈文述《夏日杂诗》
5.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6.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苏轼《菩萨蛮》
7.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8.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9.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宋·戴复古 《大热五首》
10.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唐·王毂《苦热行》
11.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南宋·陆游《苦热》
12.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北宋·晁补之《仲夏即事》
13.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南朝梁·萧纲《苦热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夏天之热的诗,我想起了李白的《夏日山中》
懒 摇 白 羽 扇,裸 袒 青 林 中。
脱 中 挂 石 壁,露 顶 洒 松 风。
全诗意境慵懒,给人一种“葛优躺”的感觉,淡泊从容享受自然,衬托出环境之热,以至于自己不得不“裸袒”。
“懒得摇动白羽扇驱暑,赤裸上身躺于青林之中。把头巾脱了挂在石壁上,头顶之上带着松香的微风徐徐吹过。”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坦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返归自然的情趣。
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飞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诗所衬之热不是关键所在,关键是在如此炎热的夏季一股轻松恬静的氛围油然展开。
在此诗中“热”成了配角,而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成了主角。通过诗人对自身状态的描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样陷入到诗人营造的氛围中……
此诗珍贵:
当今生活的各方面压力便如这“炎炎夏日”。
于喧嚣都市之中,我们再难得如此恬静淡雅之所,也很难能有如此独处之时机,更难有诗人豪放自如的心态。
《夏日山中》这首诗,可以说很好的抒发了诗人的悠闲心情,也为如今整日忙碌的都市男女指出了“生活新方向”。
愿你工作之余也能有“裸袒青林”的机遇和心情。
另外,王令的《暑旱苦热》亦为难得佳品: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憾。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诗围绕暑热写。
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重暑热给人的感受。
诗用了一个“屠”字,令人叹为观止。诗人在用这字时,不言而喻是把风当成了刀。古人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
“着翅”二字,固然是由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后世往往以“金鸟”称太阳联想而来,但王令首次运用,充满生机感。
落日飞上天当然是假象,却很深刻地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大似后来《西厢记》中张生盼日落,说太阳黏在天上,“捱一刻似一夏”的迫切难忍的心情。
此诗力求生硬,想象奇特而不怪异,在宋诗中比较少见,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思想。
此诗珍贵:
诗人运用奇特的手法把古代的人间苦热,属意仙境带到我们面前,同时又以其雄心勃勃的壮志影响着我们。
闲暇之余,小看怡情。
最后再来一首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中,传过来阵阵虫鸣,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
我想这并不是风,或许是宁静的凉意吧?”
文题“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诗人对“凉”的渴求。
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
其中有姣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树林,有悦耳的虫鸣,以及诗人悄然伫立的身影。
此诗珍贵:
读来静中生凉,有“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引读者产生无穷脑洞。
上一篇:现在种植辣椒一亩能卖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