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总说与我们的共同语言很少,做父母的该如何对待?
孩子,父母,自己的孩子总说与我们的共同语言很少,做父母的该如何对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总说与我们的共同语言很少,做父母的该如何对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怕是有一小半的家庭都存在!我觉得吧,还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淡了点。作为父母,别总是高高在上上,动辄说教、唠叨,孩子工作上的事,一大半父母也不懂,所以也不必过问,多问一些他的身体呀,心情呀,交友呀,孩子呀这些问题,用平常心态,像朋友一样交心,这样孩子怕是自然感觉亲切一些。作为孩子,你也不用跟父母谈你的专业、学术,这些父母也听不懂,多关心一下父母的身体,聊一些父母感兴趣的事情,哪怕你对这些没兴趣,要知你与父母渐行渐远,别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只要年青人好好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领悟透彻,与父母的关系应该没有大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就创造共同语言!因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念叨的,无非是老几样。现在的社会,产品需要创新,文章需要新意,艺术讲究推陈出新,父母的念叨,也要叨出新花样。
比方说,孩子喜欢打游戏,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最好不要一听到游戏相关的信息就拉长脸。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问问,这游戏真有那么好玩吗?我看你玩一盘试试。如果孩子喜欢流行音乐,可以问问,他喜欢什么样的歌曲,为什么他喜欢的歌星如此吸引他。不忙着否定和鄙夷,多说两句话,就是创造共同语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先是一种交换关系,交流多了,来往频繁了,才会有信任和爱。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多关心一下孩子所在乎的,他才可能体谅你的在乎。除了纯粹的不良爱好外,尝试着接近孩子的所好,这样才能加深两代人之间的信任,父母的叮咛,才会对孩子起到更大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两代人有代沟。做为父母应该时常处于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时,就容易与孩子沟通了。另外,不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里。一旦,让孩子产生了心里排斥就不好沟通了。最好能和孩子做朋友,更能让孩子接近你。这样就能很好和孩子交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鄙人以为:解决问题用四招。重视、沟通、倾听、学习。其中倾听与学习最重要。花时间倾听,了解孩子想法、困惑、需求。
学习新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沟通,因为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效的途径。
定期与孩子谈心,说出你的感受和担忧,同时引导孩子也说出他的。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们可能羞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父母要注意方式方法。谈心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写信,留言,或者记家庭日志。
我是一名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会定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们填写。问题全部为问答式,效果特别好。平时学生不反馈的问题,在问卷中他们会写出来。同时,我也发现学生的心思真的很细腻,我想这跟父母与子女交流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年轻人不太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亲交流。而愿意和不认识的人沟通。比如,将一些较隐私的问题在头条上提出来。我也是老年人,但是他们愿意将问题提给我。是什么原因呢?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都得想一想,怎样回答,才能让他们不觉得是居高临下地教育他们。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多大了。所以也不妨碍我将他看成平等的人在交流看法。
为什么觉得和最亲的父母亲反而有代沟了呢?都说小孩到了十六七岁就叛逆了。大人说话不听了。其实,不一定是十六七岁时不听的,肯定是前面什么时候就开始不想听了。一般的父母亲对待小孩的教育都是居高临下地说要求。很少有用道理来讲为什么这样做的。更不用说还用故事形式开导小孩的了。
另外一点,父母亲在要求小孩子的时候是认真的,但是平时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认真了。还有的大人在小孩小的时候不注意行为举止。比方说,一个妈妈带小孩乘公交,她让小孩坐自己跟前,看到有老人上车了,小孩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是要让座的,但她妈妈这时候却让小孩不要吭声。这时候,她是心疼自己的小孩。可是,再大一些的时候,长大的小孩讲起不让座的事。她又批评小孩。你说小孩怎么听她的?所以,父母亲从小孩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有个好榜样。
上一篇:现在去哪买房子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