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了孩子,家里是不是应该不装电视机、杜绝智能手机?
孩子,电视,家长为了孩子,家里是不是应该不装电视机、杜绝智能手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是高经旦旦7.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以前有个同事总在办公室偷偷下载电视剧,一问他呵呵笑道:“家里有小孩,没装网线,嘿嘿。”更有一些新手爸妈甚至在新房里都没有安装电视机,想日后孩子不要沉迷电视或者手机。这些家长倒是非常自觉,能够很好地意识到电视和手机对现在儿童的害处,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争取做到在家里以身作则。
但是更多的家庭遇到的却是这样的无奈境地:白天老人带孩子,精力上顾不过来,只能让电视来帮忙“看管”孩子;工作了一周的父母,好不容易有个周末睡懒觉的时间,但是打了鸡血的孩子却早早地把父母摇起来,这个时候给他一个遥控器,劳累的父母就可以再补上一会觉。这些家长不是不知道看电视的“坏处”,可是普通家庭哪有那么多人力、物力陪孩子户外运动、参加早教班来打发孩子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看电视,无疑是比较“便宜”、“方便”的养育方式。
还有一些家长会担心:如果听信那些育儿专家不给自己孩子看电视,但是其他小朋友都在看电视,自己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会不会和同学沟通不来,显得落伍?
其实,电视不是不能给孩子看,“为了孩子不装电视”未免过于极端,只不过不能让孩子看起来没完。
沉迷电视危害大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0-2岁的婴幼儿最好不好看电视,这是因为长期看电视会对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社交能力发展都有阻碍作用。
电视节目声音大、画面切换快带来的感官刺激非常吸引婴幼儿。如果长期在这种快速但不符合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声光刺激下,婴幼儿就很难再被其他显得“无趣”的事物引起注意,因此在日后读书阶段很有可能就会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因为课本知识、课堂教育无法像电视一样给他们足够的刺激作用。
过早、过长时间的让婴幼儿接触电视节目,也会让他们尝试认知障碍,影响社交能力发展。小婴儿无法区分电视节目和现实生活,长期对着没有交流的电视,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互动。尽管一些早教节目会有教小朋友交流的情节,但是效果仍然不如真人面对面的互动,无法引起小婴儿的真情实感。
立好规矩,遵守时间原则
无论是希望孩子看会电视自己能偷闲10分钟也好,还是希望孩子不至于太“落伍”接触一些现代科技也好,别让孩子“沉迷电视”是最关键的,和孩子提前约定好看电视的时长,遵守这个约定,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岁以前的宝宝,建议每天看电视不要超过15分钟;学龄前的儿童每天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读书阶段的孩子每次看电视最好也不要超过45分钟,应该与学习、休息、户外活动等做好交替和衔接。
家长参与,利于成长
年龄偏低(学龄前)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最好有家长的参与,这并不是干预孩子地自由,而更符合这个阶段孩子发育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更依赖父母的陪伴和互动,家长参与看早教电视节目,而不是一味将孩子丢给电视,会让孩子产生电视机给予不了的互动,让早教节目的内容更生动丰富、利于接受。
就像婴幼儿时期哄睡时,如果给宝宝播放地是手机里的音乐,宝宝很长时间都不容易入睡,但是如果换成妈妈唱,宝宝会更觉得亲切、更容易入睡。这正是因为孩子能够感受到电子产品和父母陪伴的区别,冰冰冷冷的早教节目永远不如爸爸妈妈的参与陪伴和互动来得鲜活有趣。
总之,在面对“孩子能不能看电视”这个问题上不必过于极端,了解沉迷电视的危害,有计划、有节制的控制孩子看电视,比“一刀切”式地严禁更现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直截了当摆明我的观点:没有必要在家里不装电视机,杜绝智能手机。
试问,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掐断了信息渠道,我们的孩子就能健康成长了吗?难道我们能与世隔绝吗,孩子的一些需求不能在家得到满足,会不会在外进行报复性的补偿呢?
我想提出这个话题,主要是基于众多家长的一个苦恼:孩子沉迷电视和手机。面对这种情况,不装电视机,杜绝智能手机是一种解决方式,但未必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孩子的成长中,接受的教育是多元化的,增长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素养也是重要的方面。电视和手机只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工具具有两面性,这就要看如何使用。使用方式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菜刀能用来做饭,也能用来杀人,我们不能因此而废弃菜刀,不是吗?
小伙伴们在一起,都会有共同的爱好和谈资,比如同一个节目、明星、同一个电视剧,甚至同一款游戏。看电视,也是与同龄孩子进行同步接轨,是孩子跟小伙伴进行正常的社交的基础。试想,小伙伴们谈论的东西,我们的孩子一概不知,会是个什么局面?
再说,看电视和手机,还可能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呢。
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可能会起到好的效果。
一、 与孩子约法三章,制定规则,加强引导。我们可以约定好时间,内容,时长等。我们要尽量陪伴孩子,帮助其进行判断和选择,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锻炼其自控能力。同时还要约定违约的惩罚措施,坚决照章执行。
二、 家长要以身示范,做出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事没事就看电视、刷手机,更不能看一些无聊或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多读读书,看看报,规定一个固定的全家阅读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进行读后分享,培养其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通过看一些有意义的节目,开阔孩子视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科教频道的很多科学、艺术节目,国家地理类的节目,动物世界等,孩子都感兴趣,而且教育性、知识性也很强。一些关于青少年成长的电视剧,我觉得可以鼓励孩子观看,看完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探讨和评论,这样也就培养了他的批判思维、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科学素养。有些互动性的节目组织线下社会活动,尤其是社会志愿活动,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让其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四、 多陪伴孩子成长,培养多方面兴趣。平时有时间多陪伴孩子活动,锻炼,游戏等,多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并及时加以培养,使孩子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电视剥夺了你在孩子成长阶段陪伴他的权利,造成终身遗憾。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你的陪伴是不可缺的。
总结一下,我觉得我们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要用心陪伴,积极疏导,不能一味采取堵的策略,更不能把孩子直接推给了电视机和手机,等养成了一些依赖或迷恋之后又反过来怪罪这些工具。工具本无罪,关键还在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您觉得呢?不同观点,欢迎留言探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