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虾黑鳃怎么治疗?
对虾,组织,弧菌对虾黑鳃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虾黑鳃怎么治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好鱼塘清理工作,遵循养虾先养水的原则,鱼塘地质优化工作要做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黑鳃病,是对虾的一种常见病,甚至包括高价进口的亲虾都会发病。对于黑鳃病的病因,近些年只局限于细菌性病原的探索,比如弧菌引起的黑鳃。其实黑鳃病的成因及其表现,早在1982年,学界前辈孟庆显、俞开康(这两位前辈应该是山东鱼病界的奠基人了吧)就有过详细的论述,记述了包括水质不良、煤渣等污物附着、弧菌感染、丝状菌感染、镰刀菌感染、聚缩虫寄生、瓶体虫寄生等引起的七种黑鳃病。
一、水质不良
Nimmo等1977年报道桃红对虾在水中含有760ppb镉时,经9天以上鳃丝就变黑。Lighter等1977年报道在加州对虾和蓝对虾中,铜的浓度为0.5-9ppm时,对虾就呈现黑鳃现象。作者在1980年的山东威海市和1981年广西防城小龙门养殖场,均发现由水质不良导致的黑鳃病,从头胸甲鳃区的外部用肉眼就能看到鳃丝变黑现象,但镜检鳃丝却没有任何寄生物,且鳃丝内部组织不变黑。
二、煤渣等污物的附着
1979年10月,山东省文登县养虾场在收虾时,发现有一些对虾的鳃外观呈黑色,而没有呈现其他症状,生长发育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镜检鳃丝,没有或仅发现少量寄生物,但鳃丝之间粘附大量微细的煤渣,使鳃呈黑色,而鳃丝组织未受任何影响。分析原因是附近工厂排放的黑烟中含有大量微细的煤渣,落入养虾场,虾在呼吸时,煤渣随水流经过鳃丝时候被过滤而粘附于鳃丝之间。
三、弧菌
弧菌病能引起典型的黑鳃,鳃上有黑斑,或鳃的外观呈黑色,用水洗去污物后鳃丝呈现土黄色。同时还有鳃组织空泡变性、肿胀、变脆,甚至腐烂脱落。
四、丝状细菌
在对虾上寄生的丝状细菌是一种白丝菌,种名已确定的仅有毛状白丝菌(Leucothrix mucor)一种。我国山东和江苏的东方对虾及其卵和幼体上、广西的长毛对虾和广东的墨吉对虾上都发现此菌寄生在鳃丝、附肢和体表上,而以寄生在鳃丝上的危害较严重。主要症状是黑鳃,镜检鳃丝发现大量丝状细菌,其菌丝细长,如毛发状从生,不分枝。丝状细菌都是附着在对虾鳃丝表面,并不侵入组织内,似乎对组织没有伤害作用,但大量的菌丝及粘附的污物等能妨碍鳃的呼吸,在水中溶氧不足或蜕皮时容易引发死亡。
五、镰刀菌
日本对虾和桃红对虾、褐对虾、加州对虾、蓝对虾和白对虾都发生过镰刀菌病。在显微镜下镜检受感染的鳃丝,可看到鳃丝表面和内部组织中都有许多大的分生子。镰刀菌寄生的鳃丝顶端变成黑褐色并萎缩,甚至组织破损。有时鳃的其他部分或受感染的体壁及附肢也会变黑。
六、聚缩虫
聚缩虫在对虾中流行极为普遍,山东和江苏的东方对虾,广西的长毛对虾和广东的墨吉对虾鳃上和体表均有发现。聚缩虫感染病虾不仅仅鳃呈现黑色,并且体色也变黑,体表、附肢甚至眼睛上都附着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的聚缩虫群体。镜检鳃丝发现大量密集的聚缩虫,几乎充满了鳃丝之间的所有空隙,覆盖了鳃丝表面大部分,虫体之间还粘附了许多污物,因此鳃丝外观变为黑色,但鳃丝组织本身并不变黑。
七、瓶体虫
瓶体虫附着在对虾的鳃丝顶端附近,也附着在体表上,能使附着处的组织发炎充血,积累的血细胞往往变为黑色,因此感染严重时就出现黑鳃,降低了鳃的呼吸功能。
从上述所谓“黑鳃病”的几种病因可以看出,鳃的外观呈黑色,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鳃丝本身组织变黑,例如镰刀菌和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的黑鳃;另外一种是鳃丝组织并不发生明显病变,而是在鳃丝表面有许多寄生物或污物,如弧菌、丝状细菌、聚缩虫、瓶体虫或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发生的沉淀或煤渣等的附着,都能使鳃呈现黑色。但总的看来,所谓黑鳃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几种病共有的症状,并非哪一种病所特有,甚至有的对虾鳃变黑也不一定是一种病理症状。因此笼统地叫做黑鳃病是不恰当的,不能反映该病的实质,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确定病的名称。
相关链接:认识黑鳃病以及防治办法
一、黑鳃的病因造成对虾黑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底质恶化后的细菌感染。由于底部的排泄物过多,分解的时候产生小混浊,时间长,底部形成低氧的情况下造成对虾体质下降,低氧,氧化还原电位底,有机物不断积累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引发对虾鳃部的细菌感染。对虾患病后,摄食减少或停止,常无规则的在池边缓慢游动,时而头朝上在水面打转,易受惊而跳出水面。换水时,常因体乏被水流冲至排污口拦底。重症者失去平衡,侧卧池底死亡。引发该病的病原主要为弧菌
在发病的初期,虾鳃呈淡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鳃丝更加肿大,呈松散状,并由黄色变为黄褐色,形成斑块;鳃组织变脆,甚至糜烂,严重发展成烂鳃,很难恢复。病虾体色转暗,鳃区甲壳内侧变黄。第二触鞭变红易断,甲壳上有黑色溃疡或黑斑,肌肉白浊,有些对虾的游泳足变红。
2,对虾饵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全面,特别是维生素C的缺乏。
3,真菌-镰刀菌的寄生。病虾体色较暗,游泳动作缓慢,摄食力弱,鳃部由土黄色逐渐变黑,卧于池底逐渐死亡。镜检鳃部可见有些真菌菌丝和小分生孢子充满并穿出鳃组织,如开花状。成熟的镰刀菌菌丝体为黄褐色,使得感染虾在发病初、中期鳃部为黄色。以后随着大分生孢子的取代和黑色素的沉积,对虾死亡时,鳃部多数变为黑色,因此常被归入“黑鳃”病。
4,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超标。如果池水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则这些重金属离子就会经对虾体表或饲料进入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类的氢硫基中的硫结合,成为难溶的硫醇盐类,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代谢。另外,鳃及体表的粘液会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和体表,以及充斥于鳃间隙中,影响鳃的呼吸机能,进而造成黑鳃和烂鳃。
5,对虾鳃部纤毛虫的寄生,引发鳃部发黑。养殖过程中,改底次数较少或者改底产品效果较差,致使池塘底部有机质较多,滋生大量纤毛虫,而纤毛虫寄生于白对虾的头部、鳃部,使得对虾体质下降,鳃部粘附大量有机碎屑或藻类。部分养殖密度较大(过苗率较高)的池塘,每天早晨6:00-8:00均有3-10余尾白对虾在水面游塘,游塘虾的头部粘附明显的黄泥,在显微镜下可见附着物为大量密集、能活动的纤毛虫。主要有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钟形虫等。太阳升起后,游塘虾下沉,同时池塘的白对虾摄食正常。很多养殖户常常忽视游塘现象或对此置之不理,持续7-15天游塘虾逐渐减少(早期的游塘虾大部分死亡),同时摄食减少,检查投料台时有黑鳃虾出现。
上一篇:如何用公积金还房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