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读过很多书,却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所在?
自己的,你的,的书为什么我读过很多书,却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所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各类书都有读过,感觉理论和实践中间有一道鸿沟,我无法跨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读过很多书,却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所在”。从你的话来分析,起码能说明几点: 一 你有上进心。希望通过吸取书本中的知识营养,改变自己,提高层次。二 你会反省。读了很多书,一定花了很长时间,你能够反省自己有没有进步。三 你有耐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心浮躁。很多人不是手机控就是麻将控,能沉下气来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四 你有计划。读了很多书之后,还能回头过来查看,是否和当初的计划相符合,是否符合自己的初心,是否达到自己的目的。综上所述,你是一块读书的好料。至于你努力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可能在于方法不正确。读书大体上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方法。泛读属于消遣性,休闲性,兴趣性读书,目的是开阔视野,打发时间,放松身心,满足自己的爱好,平时阅读报纸,小说,诗词,就属于泛读。泛读有个弊端就是,对书本理解得不够透彻,读书不深入,水过鸭背,仅仅了解啦个大概,读过即忘,更加不会进一步的思考。你之所以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你的读书方法很可能就是属于泛读,散而不专,多而不精,以至于女朋友一大堆,老婆没一个的结果。而精读的读书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精读就是能够用阳光,空气和水分,以及勤劳浇灌出累累硕果的读书的好方法,精读就是反反复复深入去阅读,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把一本书由厚读到薄;探索研究,理清作者说了些什么,说啦多少,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是在作者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说的,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思想。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体裁,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同类文章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把这些问题弄得清清楚楚之后,再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水平,对自己读书前就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舍弃不理,对那些没用的,落后的思想内容,也给予摒弃,对没有掌握的好的内容,结合自己,有选择性的吸收,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选择-吸收-消化的过程,真正的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提高,才得到进步,也就是说,要勤于思考,深入思考,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 “:“学而不思则谜,思而不学则罔。”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毛主席读红楼梦的时候,总共不下20遍,有很多篇章,毛主席都能够一字不漏倒背如流,而且在书上写满了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批注; 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就总共读了100多遍,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精读,毛主席已经把书由厚读到薄,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以至于能够倒背如流,真正的把别人的书变为自己的东西,吸收到自己身上来。毛主席之所以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能读书,会读书,读懂书,把别人宝贵的思想理论精华吸收为自己身上的行动指南。一言以蔽之,就是精读。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读书要有所鉴别,好书可以读,坏书不能读,比如反动的,邪教性质的,别有用心的书不能读,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工具性的书可以去读,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人写的,只要是人就会有奸忠美丑之分,学问,见识高低之别。人有分别,那么人写的书就会出现思想主旨的区别,价值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只能有选所鉴别。这好比你去相亲,虽说人世间佳人如云,美女如雨,可是适合你的,能够和你白头到老,携手一生的,能够成为你的家人的,也就只有那一个。最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希望你能够通过读书得到不断的进步,达到人生的理想彼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看你看的是什么类型的书。如果你看的是工具书或者专业书,建议你前期多看一些和你工作或者生活相关的,那样你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运用它们,也就不存在无用之说。
如果你看的是小说或者诗歌、散文之类的,它们本来就不是能有直接效果的。它们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它们能在无形中拓展你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提升你的学识与涵养。当然,这些都不是能有尺度去丈量的,它们可能时时刻刻贯穿在你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只是你还没有发觉。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知识终归不如亲身践行来得直接。希望你在读万卷书的时候能通过实践来运用它,学以致用才是根本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标题我也有同感,我也平日里喜欢看书,但看了很多书,还是觉得没什么质的提高。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还是阅读量太少。我们都知道,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达到质变,就必须要囤积大量的数量。只有足够的数量,才有可能转变为质量的提升。
就像我们高考的时候,必须大量做题,才可能应对考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高考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一个选择,但走访了那些高考学霸之后发现?其实,高考根本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日复一日的重复做题,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达到质变,在考场上才不会手足无措。
我们读书也是一样,感觉自己读了不少书了,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根本打不到质变的要求。要想达到质变,还需要读更多的书。
第二,读书偏向于某一个单独的领域。在平常读书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只喜欢某一个领域的书,对其他领域的书很少过问,导致知识面过窄,达不到提升的效果。
就我个人而言,我只喜欢读小说,对科学领域,或者地理美学等方面就很少涉及,这样在自己写起来时,感觉总是缺点什么。
上一篇:女生学点什么手艺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